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太平轮:复活62年前的记忆 ——东方早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三联书店 newdu 参加讨论
   
                 “太平轮文献展”9月在沪举行 打捞无时间表 电影年底开拍
                       
     张典婉说,就算是1949年初,搭乘轮船从上海去台湾,很多人都是以为很快就会回来的,就像抗战时期迁往内地一样。在那样一个大迁徙的年代里,人们在上海码头相互告别,刚刚经过8年抗战重逢却又要分离。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就是永别,有人一辈子也渡不过海峡,更多人留在对岸再也回不来了。分离带走的还有1949年1月27日晚那个悲剧,太平轮所引发的生死别离也随着时代巨变沉入了人们的记忆之中,直到半个多世纪后唤醒。
          
                                              太平轮模型
           
                   2010年5月25日,太平轮事故遇难者的家属在舟山群岛附近的轮船失事地点举行海祭
    7月31日,《太平轮一九四九》作者张典婉在福州以读书分享会形式,为太平轮幸存者、90岁的叶伦明开了一个公开的生日派对。今年6月,因为《太平轮一九四九》简体版的出版,62年前1949年1月27日太平轮沉船的历史,才逐渐为人所知。
    张典婉最近一段时间都在上海,她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9月,关于“太平轮1949”的文献展将在上海开展,目前正在筹备阶段,“我也希望更多在上海的太平轮遇难者家属能跟我们联系,我相信在上海会有很多。”
    从《寻找太平轮》的放映,到《太平轮一九四九》的出版,有着太平轮共同记忆的人们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在那几年,张典婉经常收到各种来信,“很多是我们不知道的遇难者家属、后人的来信。”张典婉说。张典婉决定把这些有着共同记忆的人组织起来,尤其是那些遇难者家属和后人,要把他们带到海船遇难地点。2010年5月25日,通过各方奔走,太平轮海祭终于成行,“嵊运1318号”渔船停泊在东经122度、北纬30度附近的海面,白节山就在附近。海祭被定调为“离散的记忆,团圆的拼图”。
    关于太平轮打捞的传闻,这几年时有传出,目前已经初步断定了“太平轮”可能的沉船位置,但何时打捞依然是未知数。跟太平轮有关的传闻还有相关电影,导演吴宇森已经策划多年,中间几度放弃。好消息是,今年年底,《太平轮1949》就将开机,导演吴宇森,男女主角分别是张涵予和宋慧乔。      
    1949:太平轮成逃难船
    叶伦明,太平轮事件在世2位幸存者之一。死里逃生,却因1949年的时代大剧变,叶伦明与在台湾的妻子永远隔离。当时等待丈夫回来的叶伦明妻子,在基隆港该是如何焦急、惊愕与伤痛。“我们一大早坐火车去等,到9点却不见太平轮进港,去航运社问,他们吞吞吐吐地说,昨晚两船相撞,电讯全断,恐怕已经沉没。……我俩当时站在基隆码头,惊骇悲痛之情记忆犹如昨日。”作家齐邦媛在《巨流河》中记下了太平轮遇难后和丈夫,苦等友人《时与潮》总编邓莲溪乘坐太平轮在基隆登岸的情形。
    1949年1月27日半夜,太平轮在驶离吴淞口不久后在舟山海域与另一艘轮船相撞沉没,千人罹难,乱世中逃难船太平轮的沉没也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在基隆港迎接家人,在上海港送别亲人,船永远也等不到,也再回不来。这一段悲剧在最初的震惊、愤怒过后很快被1949大潮吞没,记忆留存在档案馆和受难家属那里半个多世纪。直到2004年底,张典婉、洪慧真开始筹拍纪录片《寻找太平轮》,2009年《太平轮一九四九》在台湾出版,历史记忆才重新被打开。
    2009年,根据纪录片《寻找太平轮》留下的素材,张典婉写下了《太平轮一九四九》。在2009年台湾陆续出了几本跟1949年有关的书,第一本是齐教授的《巨流河》,第二本是龙应台女士的《大江大海1949》,第三本就是《太平轮一九四九》。不过在张典婉的纪录片和书中,政治成了背景。她对早报记者说,她想描述的是在那样一个大变革的年代,家庭的离散,记忆的离散。太平轮,一段尘封了五十多年的往事,它所引发的生死别离成为大时代的往事。有人在太平轮上出生,也有全家罹难,有人侥幸脱险,更多人带着心痛的记忆过了一生。有人一辈子渡不过海峡,踏不上台湾的港岸,更多人留在那里再也回不来了。
    1949,大逃亡、大迁徙的年代。1948年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和华北战场节节败退之后,南迁逃亡人潮穿梭于南方各大城市。他们从青岛、上海和广州上船,或前往香港或去陌生的台湾岛,登岸地点是基隆和高雄。根据当时基隆和高雄港的统计,1948年来台人数达138544人,随着大陆战局的明朗化,到了1949年达到224240人。迁台者涵盖大陆各省,职业遍布各阶层。当时往来上海与基隆的客轮以太平轮、中兴轮为主。1948年底,蒋介石已经开始做南迁准备。1948年12月起,故宫国宝、中央银行黄金已经开始秘密运台。1949年1月5日,陈诚任台湾省主席,1月15日,傅斯年任台湾大学校长。
    太平轮载重2050吨,自1948年7月14日开始,中联公司以每月7000美元的租金向太平洋船坞公司租用,往来于上海和基隆,至1949年1月27日最后一班,太平轮共行驶了35个航班。在1948年9月28日至10月26日之间,太平轮还临时为国民党军队征用,在辽沈战役中负责运送国民党伤兵和当作补给船。在太平轮运行初期,国共内战已呈白热化,通过太平轮往来上海与基隆的乘客主要是商人、游客、眷属和去台湾的公务人员。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和淮海战役的失败,作为商务船的太平轮开始成为逃难船。中联公司是由一群宁波同乡集资兴办的轮船航运公司,总经理周曹裔,台湾综艺主持人蔡康永的父亲蔡天铎也是股东之一。 
    乘坐太平轮和中兴轮前往台湾成了台湾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作家夏祖丽是作家林海音的女儿,在早报记者的一次采访中,她突然提到了太平轮,她回忆说,他们全家是坐了中兴轮来到台湾的,到台湾没多久,太平轮就沉没了。林海音在未完稿《基隆登岸》中写到他们乘中兴轮来台的情形,“基隆登岸是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下午二时半的事。听说基隆到了,乘客都跑到甲板上来观看。远远地只见岛上一片绿树,基隆是个好天儿。五妹燕玢说:‘这就是台湾呀!’我们乘的是第五十六航次中兴轮,从上海到基隆。买的是二等吊铺,金圆券八十四圆五角一张,共买了四张,母亲、妹妹、我、八岁的祖焯,四岁的祖美,一岁半的祖丽。铺位从一O六到一O九。船票难买,捏着一把钱,至上海住了一星期,到了十一月九日才由承楹同学小贝介绍买到票,十号下午四时开船。”作家李敖的记忆里,从上海逃亡台湾的情形是这样的,“上船那天晚上,中兴轮全轮上下,已近挤得颇有黄浦滩挤兑黄金的密度,我背着我的书,终于挤上船。当晚就睡在甲板的行李上。第二天清早,船开了,六叔赶来挥泪招手,就这样,船慢慢开出崇明岛,远处已经依稀有炮声可闻。从上海到海上,我们逃难了。”李敖一家登上船是1949年5月10日。 
    张典婉对早报记者说,就算是1949年初,搭乘轮船从上海去台湾,很多人都是以为很快就会回来的,就像抗战时期迁往内地一样。可这一别造成了上海基隆两地近40年的隔离。曾任蒋介石秘书的董显光回忆说:“留在上海的亲友到码头上送别,抗战8年彼此长期隔离之后,刚重叙又要分手,此次一别能否再见,谁也没有把握。因此,船驶离码头时,在暮色苍茫中彼此相向挥手,莫不潸然泪下。” 
    从上海逃往台湾的船票一票难求,黄牛票是正常票价的数倍,但还是一抢而空,有时还得动用特权关系。于是客满与超载成了常态。1949年初,上海市长吴国桢还下令“查轮船载客额限制例禁甚严,近以日久废弛,主管者不加干涉,航轮这边唯利是图,不顾旅客生命安全,演成巨祸。”政府虽三令五申,但船运公司唯利是图,旅客只要能挤上船就已满足。灾难最后还是发生了。太平轮事件并没有吓住从上海到台湾的人潮,上海码头民众天天爆满,太平轮事件早已忘却,现在重要的是逃离,也是永远的分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