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张承志:无援的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7-10-19 中国艺术报 newdu 参加讨论

“我要记下这暗夜的生活,记下那些降于我心的一瞬间的感觉。”
     “我不能让这种日子磨钝了我的美感和灵性。美则生,失美则死——即使文明失败了,人们也应该看见:还有以美为生的中国人。”这是张承志写在他的随笔集《无援的思想》中的话。
     2004年12月28日,被称为″美国公众良心″的作家苏珊-桑塔格去世,我负责我所供职的报纸一个纪念专题。很想做张承志的访问。不知为什么,我感觉张承志能够理解苏珊-桑塔格。
     联系采访的时候,张承志不在北京。连着几天,电话打过去,一直没人接。
     他是个天马行空的人,行踪无定。1989年冬季,张承志从他供职的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研究室退职。成为自由作家的张承志每年的行程,多半时间是在宁夏西海固贫瘠的山岗,年复一年潜入民间底层,入住农家濡染和融入,间或赴海外游学,行迹远及日本、西班牙、摩洛哥及拉丁美洲国家。用他的话说是在锻打见识,丰满思想。
     2002年,我曾两次去西海固采访,那里是一望无际的荒凉,遍野寸草不生,困苦中的人坚忍而明智。我在当地的回民家里看见张承志的《心灵史》和《古兰经》摆放在一起。说起张承志的时候,那些回民是骄傲和尊敬的。
     张承志在北京的时候少,但我知道他是可以收电邮的,我给他发了信件,讲明了采访的事由。
     一直听说他的性情是暴躁的,待人接物苛刻,难以接近,我做好被拒绝采访的准备。
     突然就接到他的电话,沉厚略有磁性的男中音。他很客气,礼貌而周到。他说他愿意写关于苏珊-桑塔格的纪念文章,而采访太仓促,他不愿意仓促地谈,他需要查找资料,研究背景,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研习。张承志的认真是我少见的,离发稿还有几天,我说好,我们可以等。
     对苏珊-桑塔格的悼念是媒体的一个事件。海内外媒体开动了新闻的机器,缅怀这位杰出而独立的知识分子。
     几天后我拿到了张承志应约而写的文章《他人的尊严》。
     与别的作家和学者对苏珊-桑塔格的赞誉不同,张承志表达了他的质疑。他的切入点是苏珊-桑塔格关于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的文章《注目他人受刑》。
     ——“据说她被视为‘美国的良心’,是美国保守势力眼中的挖自家墙脚的人。”
     ——“她的美国批评者的形象大概是被确认了的,那么就很难得,就不是与我们无关。”
     ——“只是注视他人还不够,注视的目光若是太像救世主了,则会伤害被注视者的尊严。尊严和自尊,它是文明的自我认识。知识分子的良心永远要自律。”
     张承志的论述深入而严谨,显示出他惯有的第三世界的思想立场和论辩锋芒。
     然而拿到张承志的稿子最终并没能发表出来。在交版的最后时刻,他的文章被撤下来。
     他的言说是利刃,锋芒毕现。而媒体所能接受的尺度有所规约。
     我万分歉意,也无可奈何。退稿给张承志的时候,我担心他会发火,但是他宽厚地表示了理解。
     他隐忍了我们的失礼。后来我看到他转发在《天涯》的这篇文章,他表达了对桑塔格的追念,也表达了对媒体的不信任感:“报纸上先是连篇累牍又瞬间偃旗息鼓,仿佛一轮时尚的押宝,廉价地兴奋,又归于放弃。或许死者会感到悲哀,因为她一生厌恶思想堕落为时尚。也许只有我们,对她提出异议的人在怀念她,如同自己家人一般地怀念她。我们为她祝福,因为当我们不得不沉默的时候,是她喊出了真相。”
     因为秉持的思想立场,多年来张承志独自承担着孤独的境遇。他对媒体的不信任和对知识阶层的远离使他赢得赞誉也饱受攻击,使他孤立无援。然而他决绝坚强,并不被坏的境遇所屈服。
     张承志在自述的文字中说:“我的微渺文学,不过是三片大陆的沙土石砾。我用一生履历,否定了寄生强权和屈从金钱的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