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全集”的泛滥与贬值(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黄桂元 newdu 参加讨论

    
    我的质疑缘于一次逛图书大厦的经历。那是个深秋的中午,幽幽日光透过落地玻璃窗洒进来,笼罩着几个位置显赫的专柜,我发现,那光影斑驳中竟满满当当排放着各种个人全集,少则数卷多则数十卷,从什么时候起,我国文化界已经是大师云集“全集”林立,竟如同变戏法一般?为何一些出了“全集”的作家学者,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反而降低了?这种无人喝彩的廉价“繁荣”原因何在?
    许多大家名家,皆为各自领域的翘楚,是不是所有的文字纸屑都有流传和珍藏的价值,却未必然。丁玲女士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在上世纪20年代尚有些影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却有太多图解政治的痕迹,这位生前主张“一本书主义”的女作家,身后却出版了远谈不上珍贵文学遗产的所有文字,也是一件趣事。诗人闻捷恐怕生前做梦也不会想到,30年后会有自己的“全集”问世,这种事怎么解释都无法令人信服,闻捷作品的审美品质如何,稍具水准的读者自有判断。还有一些著名学者、作家,其学问有高下,成就有大小,说到出全集,也都有一定水分。比如我所尊敬的傅雷先生,创作有限,译作却声名远播,如果把巴尔扎克的那些巨著拿来充数,则难免牵强。我以前曾在书店看到过《傅雷文集》,包括文学卷、艺术卷和书信卷,虽非著作等身,却很有含金量,出版“文集”还算是实事求是。最有意思的是,尚健在的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也被隆重推出了“全集”,陈女士在22岁时因其传奇的跨国婚姻而一举成名,进入中年,寡居的陈女士开始步入美国政坛且一度成为风云人物,同时经商理财,还风尘仆仆地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之间搞从事交流活动,也常常“客串”作家且有著述数十种,水准多类似文学“票友”,作为卓有政绩的社会活动家的陈香梅,我可以诚惶诚恐,但看到《陈香梅全集》,我难以恭维。
    陈平原先生曾在《中华读书报》上很认真地开列了一个包括从晚清到五四一代的著名学者在内的大名单,认为应该给他们出“全集”,论述这些珍贵的名字所创造的学术价值是我力不胜任的,陈先生是研究近现代文学史的实力派专家,所言自然颇具权威性。我只是想说,出全集,并非对所有的文人学者都有利,如果本身并不怎么完美,出了全集,其原有形象反而有可能会受到“损伤”,很显然,并不是每个在生前享有盛誉的作家学者,都具备出全集的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