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羔羊》之“赞”(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刘克定 参加讨论

    看来,召南的《羔羊》一诗,显然不是对士大夫的点赞。诗里的“委蛇委蛇”,即指官员吃完免费公餐,步履舒缓而摇摇摆摆回家的样子。从《羔羊》可以看出,那时已经有了“公膳”制度。大夫退朝,按常规要用公膳。今人蒋立甫先生称:“《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杜预注:‘谓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这与当时民众的生活水平相对照,无疑天上地下之别。《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阐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会,在丰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而大夫公膳常例竟是‘日双鸡’,何等奢侈!诗人虽然没有明言‘食’是什么,以春秋襄公时代的公膳例之,大约相差无几。”
    说起来,“公膳”是中国官制的产物,只是各个历史朝代的做法不同而已。“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还是“清”的,不清的,就更多了。所谓“燕居”,即现在的“八小时以外”,这个时段也是观察一个官员的人品和官德的最佳角度。八小时之内,众目睽睽,又有“规则”约束,不能不“夹起尾巴做人”。只有八小时以外,属于自己的空间,天高皇帝远,真实的人品和道德,才表露无遗。行贿受贿,买官卖官跑官,大都发生在“燕居”时段。暮夜怀金,不也是八小时之外?这都是众人皆知的。
    《论语·乡党》则记载,那时候很讲究衣裳的色彩、质地的搭配,在士大夫中形成风气。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里记载:“郑注云:‘緇衣羔裘,诸侯视朝之服,亦卿大夫祭于君之服。’……经传凡言羔裘,皆谓黑裘,若今称紫羔矣。”
    对此,《毛诗》序曰:“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絜其衣服,逍遥游宴,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批评当时桧这样的小国,国君只注重服饰,不理朝政,哪能不叫人担忧呢!在《郑风》《唐风》里,同样以羔裘为题,表达诗人对自己国家的忧虑。
    孔子定诗三百篇时,是把这些诗篇编在《风》部,而不是编在《雅》《颂》,说明是劳动者的讽刺诗,作者应是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知识分子。对那些大官人养尊处优、衣着考究,退食委蛇、优哉游哉的精神状态,目笑存之,在着笔上很巧妙,把他们的羔裘赞美一通,不尽之意,都在言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