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批评如何抵达现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2012年 汪 政 参加讨论

不能不说,自己的文学观念正在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有时并非自己所愿,而是情势所迫。中国的文学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几种文学力量分而治之的状态已经成型。讨论文学,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所谓纯文学已经不能全面地说明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承认这样的文学格局,而在于我们如何进行描述与判断。正是在这方面,显示出传统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缺憾,更是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纯文学食物链中成长起来的批评家们的严峻考验。从目前看,网络文学,以及以类型文学为主的畅销书写作还远没有进入主流批评的实践操作,这一任务基本上是由网络跟帖、博客或微博、点击率统计与畅销书排行榜、图书评论等来承担的,间或也作为文化研究的素材。这又涉及到更多的问题,比如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前者是否可以替代后者,比如网络跟帖、图书排行榜算不算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否也面临着转型,是否应该考虑话语方式的多样化?
    我们承认,这些问题我们也只是意识到了,近年来的一些文字中也有所涉及,但还远未说得上深入与系统,以至于进行专题性研究还只是我们的一个愿望。不过,有几点是我们这几年渐渐明晰的想法。一是要重视文学的多样化。多样化是文学发生以来的常态,但是,许多文学现象与文学文本却一直在文学之外,这里面无疑有文学标准的问题,也与文学机构、文学体制等等所构成的文学权力的排斥与漠视有关。承认文学的多样化就意味着将文学不再看成一个单一的存在,而是一个丰富的生态,也即文学的多样性及相互间的平衡关系。如果将其作为一种方法论,将文学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就会关注它的类型,它在形态与风格上的多样性;会关注它的遗传,它的传统性状的存活程度,它的经典美学的生命力;会关注它的变异,比如作为先锋的新的特质,一些新的文学性状的产生;会关注它在整个社会生态中的地位与影响,比如它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它与社会人群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等等。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固然值得关注,但其他的文学品种也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比如一部文学史上的经典与一部流行小说都是有意义的,只不过其意义不一样。
    第二要看到市场经济与新兴媒体对文学的革命性影响。即使对于文学多样性的承认,从本质上说,它在实践层面的承认也得益于市场经济的推动。是市场化解构了传统文学的强大话语霸权。按照我们的说法,现在已经不是精英文学与国家文学的时代,而是个人的文学的时代。只有市场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尊重个体并且做到人人平等,这种理念正在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学,市场的平等不是财富的平等,而是机会的平等,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学同样如此。正因为此,同时因为新兴媒体的支持,我们才认为,“自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注重信息与传媒。以往,文学的传媒是相对单一的,而如今,报纸、刊物、出版、网络、电视、广播、手机……构成了文学传播庞大的空间。新兴媒体所催生出的写作形态如博客,微博、手机作品,电子杂志等等与传统的出版或发表方式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它们非常自由,它们可以是私密的,但除了自己加密的“日志”外,更多的都不是私人性的了,它们进入了与他者的交流,进入了不同范围的公共领域。目前,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都开设了博客,这是怎样的量级呢?每天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发表的作品是纸质媒介根本无法比拟的。阅读状态也是不可想象的,以博客而言,它的读者构成几何级的网状结构,访客、圈子、好友与链接形成或大或小的交流群,它造就了怎样的文学人口呢?这都是值得关注的新的文学人际关系和亚文化类型。许多学者都已经讨论过博客,他们认为,因为博客,草民有了自由展示的空间。很多人将自己的博客称为小园子、自留地,其实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主人意识。可以这样说,一个博客就是一个小报刊,一个小传媒。这媒体的拥有者是个体自己,自己是主编,也是主笔,是编辑,也是读者。这可以称为一个典型的样本,即一个人的文学世界。这是一个我的文学我做主的时代。
    所以,第三,个人的文学权利成为当然。市场的文学同时就是消费的文学与传播的文学,是真正的“个人的文学”,这个人的文学不是知识分子的那少部分个人,不是精英的个人,而是民众的、大众的、人民的个人,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在这个时期,不能说国家的文学与知识分子和精英的文学已经不存在了,但在这个多元的格局中,显然个人的文学更为庞大,也更具草根性、当下性、日常性,因而也更生机勃勃。都在说文学正在衰落,正在走向边缘,其实这是从国家文学以及精英文学的角度说的,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可能没有哪个时代有今天这么众多的写作者,专业作家、业余作家、职业写手、自由撰稿人,以及庞大的匿名写作者,他们构成了一个身份各异的写作生态圈。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众神狂欢的时代,是一个“文学民主”的时代。权利的诉求,利益的诱惑,偶像的刺激,写作中消费的幻象,交际的需求,个人性灵的抒发,以及写作对其他职业与行业增加的附加值,甚至只是为了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使得许多看上去与写作完全无关的人士纷纷加入到写作的队伍,写作已经成为另一种时尚。文学不再是一部分人的权利与垄断,而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可能与现实。
    这是我们对当下文学发展的一些基本判断,不知道这样的判断隐藏着多少理论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从承认文学批评同样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而不是所谓专家才能从事的职业开始,与文学对话,与所有愿意与文学有关的人们一同参与到全民的文学生活当中去。确实如此,过去说文学反映生活,而今应该说,文学是一种生活。

 

责任编辑:张雨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