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顺应潮流 主动革新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治理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曾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受访学者表示,这为中文学科发展提供了历史新机遇。 “汉语汉字是中华民族最显著的民族文化烙印,它在我们的民族认同中有着本体的认知功能和永恒的价值。”莫砺锋表示,汉语又是一种高度文学化的语言,中华民族的思维活动和文化创造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浩如烟海,许多史学、哲学的典籍也洋溢着丰盈的文学意味,它们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有着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中文以及用中文书写的中国历代典籍,形成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上割不断的纽带,是一道最坚固的文化长城。 就学科自身发展来说,站在新百年的历史起点上,中文学科学术研究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应当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变化和革新。戴伟华表示,这个革新应包括“三个结合”:其一,学科发展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既善且美的内容,特别是在道德层面应发挥主导作用。其二,人才培养与国家建设相结合。中文学科人才培养,不仅要突出学术性和专业性,更要培养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的新型人才,培养出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标兵。其三,理论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应进一步服务社会,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文学科是一个底蕴深厚、需求持久、应进一步强化的人文基础学科。”陈洪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文学科自身要有危机感,做出主动调整应对新的挑战。“中文学科存在的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并通过自身的提升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