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古籍今译的局限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 刘梦溪 参加讨论

    古籍今译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好一概而论。所谓今译,就是将原来的文言翻译成今天的白话。一些史书,包括二十四史,翻译成白话,有助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六经”要不要今译,回答起来颇费踌躇。《乐》经不传,只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存留下来,这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形态,中国人立国立身的基本价值都在五经里面。对最高经典,放在第一位考量的,是如何得其本义真义的问题。如果不能做到正确传达经的本义,则与其今译,就不如不译了。
    诗词古文类文学作品要不要今译,也须分别看待。古代诗歌的不能今译,许多人包括学术大家,都有如是的看法。唐诗、宋词、元散曲小令,或律诗、绝句、歌行等等,是古代诗歌的特殊表现方式,离开这些特殊的表现方式,古代诗歌便不复存在。这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不同。外国文字译成中文,主要是传达文字所包含的内容信息,语言形式反而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用白话也可以用文言进行翻译。古籍今译,尤其诗歌的今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同时也是文体的改变,使原来的特定文体不复存在,今译的效果不能不适得其反。这也就是旧体诗词至今还有人写、还在流传、还不能为白话诗完全取代的原因。人们常说的,经过今译能否保持原诗的神韵,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所在。
    古代的书面文字,即通常所说的文言文,本身有一个演化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体,文字的难易,很有分别。孔、孟、荀、韩、庄、老等先秦诸子之文,并不特别难读,篇幅短,反复涵泳,文义自见。难读的是“六经”原典和经解经注。汉赋也很难读。唐宋古文就要好读一些。宋儒语录,已接近当时的白话。清代知识分子处境艰难,有时不免在文字里捉迷藏,越晚越容易读这个话,还不好说定。而且难易系相对而言,不同的读者对象有不同的要求。专门的研究者,不需要今译。一般古典文学爱好者,如果不喜欢古典文学的语言形式,就谈不上爱好。因此我倾向认为,除史书等少数例外,大多数古代典籍一般都不需要今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