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都市文学研究的回眸与推进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2014年4月14日 孔小彬 参加讨论

    都市文学研究的兴盛是最近十几年来的事情。它有一个相当坚实的现实基础,那就是近30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速,而这一进程仍在快速的通道之中。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家来说,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市化。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城市的兴起、城市空间的扩张、城市人口的膨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东北老工业城市等,是中国正在上演的现代化大剧的热点。经过30年的发展,城市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只占全国人口20%,变为2011年的51%,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在这样一个现实语境下,文学对城市生活的表现越来越突出,批评界对于都市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乡土文学与都市文学的研究格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由过去的乡土文学一家独大,一变而为二者几乎平分秋色。
    都市文学研究的兴起是一种“追溯式”的,是与城市的兴起、城市文学的大量涌现密切相关的。迄今为止,关于都市文学研究最“发达”的部分仍然是“现代”部分而非“当代”部分,研究最深入的是“京派”和“海派”,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感觉派”、老舍、沈从文、张爱玲等内容。杨剑龙教授主编的这本39万字《都市文化研究读本:都市文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从内容编排上无疑反映了都市文学研究的这种现状。杨剑龙的序言《中国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学研究》是对于都市文学发展与都市文学研究扫描式的总结和评说。该书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现代文学论”、“当代文学论”、“京海文学研究”、“都市文学个案”,其中老舍、张爱玲、沈从文等作家,“京派”、“海派”、“新感觉派”等文学流派仍然是编选的重点。同时,“现代文学论”又相对强于“当代文学论”,这也提示读者,都市文学研究仍然具有广阔的学术讨论空间。该书基本反映了都市文学研究近10年来的现状,文章作者包括李欧梵、杨义、严家炎、陈平原、陈思和、王德威、程光炜这些学术名家,也有吴义勤、陈晓明、杨扬、施战军等实力派学者。
    《都市文化研究读本:都市文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一书不仅反映了近年来都市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新拓展。通常认为,都市文学是相对于乡土文学而言的文学范畴,范伯群的《论“都市乡土小说”》从通俗文学的研究视野出发,指出现代都市文学的乡土性,都市文学是与乡土文学融合在一起的;吴福辉的《多棱镜下有关现代上海的想象》改变了我们对于上海都市提纯化的想象,而尽量还原其新旧混杂、层积叠加的“原生态”镜像;杨剑龙的《论上海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尝试从城市特有文化的角度阐释都市文学的总体特征,它紧密结合上海文化的商业性、开放性、个性化特征,论述上海文学呈现出的消费特色、现代手法、人性内涵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张鸿声近年来的研究着力于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城市文学,他的《上海城市政治身份的叙述(1950-1970年)》一文填补了这一历史时段上海城市文学研究的空白。在都市文学个案中,老舍、张爱玲等作家曾被反复研究,而作为现代上海重要通俗作家的徐 则鲜有人关注,吴义勤的《徐 的遗产》则专文加以论述之,在高度评价徐 的文学成就之外,也指出他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刘勇的《“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虽然讨论的是人们熟悉的“京派”文学,但他以宏观的视野讨论“京味”与“京派”的关系,提出“京派”的作者往往都是外乡人,而“新京味”小说又缺乏宽厚的人性关怀、深层的文化意蕴、犀利的社会批判这些“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二者结合最好的是老舍;杨扬的《作为文学类型的海派文学》指出作家面向市场写作决定了上海文学具有多种类型,上海的都市空间生存环境使得现代上海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犹如火山爆发般涌现而非自然的缓慢发展,该文指出了上海文学的重要特征。此外,徐德明的《“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着眼于当下农民进城的文学书写,论述了城市文学的新景观;王德威的《香港的情与爱》研究的内容是大陆学界相对陌生的文学中的香港城市书写;汤哲声的《中国吴语小说论》讨论的也是大家不太熟悉的南方都市方言小说;李欧梵的《重绘上海的心理地图》、陈平原的《文学的都市与都市的文学》等文则在方法上将西方所谓文化研究同传统的文学研究相结合,论述城市与人的关系、城市的历史感、城市文学的记忆与怀旧、城市中人的心灵印记等,论述颇为轻松散漫,别具一格。《都市文化研究读本:都市文学卷》一书给人的启发是多方位的,它真实反映了近年来都市文学研究领域多方面的新拓展,既有研究内容上的新突破,也有研究观点上的新认识,还有研究思路方法上的新呈现。
    如果说《都市文化研究读本:都市文学卷》这个研究论文选集还有什么不足的话,我想大概在于它是一个“因人选文”的选本,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因选文比较看重作者的名气,一些名气相对不大但可能有真知灼见的作者的文章就较难被选进来。此外,论文所涉及的都市文学范围大多集中在上海、北京两座城市,似乎对其他大型城市的关注还不够,当然,这很可能不是编选的问题,也许这方面的论文本身就欠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