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学才情之下的那份眷恋(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刘彬 参加讨论

    与张曼菱有着隔代友谊和师生情谊的北大教授谢冕看完《北大回忆》说,张曼菱与北大有一种姻缘,她的心永远牵挂着北大。“这本书写的虽然是一个校园,甚至写的是与季羡林先生同在校园里生活的几代人,但是仔细想想,她则不仅写一位或者几位老师、同学,也不仅是写北大这个学校,而是在写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中国结束了十年动乱迎接新生活的时代,政治逐渐走向开放、开明,人民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的思考。”谢冕与张曼菱一样,“我们永远记忆并怀念那个80年代”。
    张曼菱写到教语法课的卢甲文先生时,有这样的文字:“卢老头有股子不屈不挠的教学态度,又和蔼可亲,认真耐心,使不耐烦的学生必须耐烦”,“大家忽然舍不得他,一个多么好的老头。他住得离我们学生宿舍不远,过着单身汉的日子。有时候,我们去交作业,推开门,他正在煤气炉子上煮面条,吃的比我们学生还简单。我们有时心里怆然。可老头依然一丝不苟,挺可恨。”在《语法课——卢甲文》一文中,张曼菱把北大普通教师对学术上的坚持、学术上的独立精神以及生活上的清贫而自得其乐,描写得淋漓尽致。
    当年曾经讲授“现代文学”重头课的严家炎教授阅读了全书以后如此感叹:书中文采飞扬,但文字又很凝练,是一本北大精神的传神之作。“以季羡林为代表,《北大回忆》写出了北大的性格——风骨。”严家炎说,张曼菱文学才情之下的一些思考,包括一份眷恋、一种回忆,完全融入了书中的二十几万字。
    1978年,钱理群与张曼菱在火车上相遇,两人共同奔赴梦寐以求的北大燕园。如今两鬓斑白的钱理群读到《北大回忆》,惊讶于张曼菱对当年细节的感悟力和记忆力。“大概因为这些年张曼菱一直在从事西南联大历史的研究和记录,她练就了一副学子的好眼光。她既能敏锐地抓住细节,又能穿透细节,挖掘出其中更宽广的历史内涵。所以说,《北大回忆》兼有文学与历史的双重品格和价值。”
    “打开目录,把小标题扫了一遍之后,突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朱光潜、林庚、金克木、王力……闵开德、袁良骏、周强……‘隔代亲’与‘守望者’对于学生的谆谆教导,这全是我们当时周边发生的事啊。”张曼菱的同级哲学系同学尹刚说,在书中,她的那些细节描述,若隐若现地又浮现出真正的北大的火种。而这个火种,如果从知识分子角度讲,就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独立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