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世界文学》已走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译介过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家和作品,为中国文化生活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这是《世界文学》的光荣。但在错综复杂、变幻无穷的网络时代和商品时代,一份存在了60余年的刊物,除了自身优势和各种机遇外,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境。如何让刊物不断焕发活力,已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迎接的一个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 我们依然主要以遴选优秀作家、发见重要文学现象、多角度深入译介为己任。与此同时,我们也在适度地调整、改变和拓展。翻开近年的《世界文学》,无论从封面、装帧、版式,还是从栏目,读者诸君都会发现我们努力的印迹。 几十年来,《世界文学》一直起着译介外国文学窗口的作用。种种缘由,中国文学曾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有段时间甚至处于与世隔绝状态,无法融入世界文学,也难以同外国文学对话。因此,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作家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自身修养,开阔文学视野,其中最有效的手段是吸纳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经典文学的精华。而《世界文学》适时地满足了中国作家的需求。30余年已经过去,中国文坛已涌现出一批视野开阔、功底扎实的作家。他们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提升了中国文学的境界和水准,让世界文坛不得不重视中国文学的存在。如此情景下,中国文学已具备同外国文学互动和对话的可能。《世界文学》高度关注这一文学生态,将适当调整定位,在继续为中国文学打开一扇扇外国文学窗口的同时,努力为中国文学搭建一座座文学交流平台。为了完成这一崭新的定位,我们将扩大“评论”栏目,以更多的篇幅发表中外作者的深度书评和随笔式评论,形成一种中国文学同外国文学呼应、互动和对话的文学氛围。此外,我们还将以定期和不定期方式推出“译事”、“外国作家论中国文学”等栏目。文学翻译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一门值得探究的诗学,也毋庸置疑。“译事”栏目将组织各类文章,从诗学高度,对文学翻译进行有益的探究。而“外国作家论中国文学”栏目,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作家谈外国文学”栏目的呼应,专门介绍中国作家在不同国家被译介、阅读、评论的情形,以期让我们了解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所处的位置,并借助域外视野反观中国文学自身的形象。栏目构建和调整外,我们依然会倾心策划和组织一个又一个专辑和小辑,让中国读者不断地认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外国作家。 60余年,370多期,日积月累,《世界文学》译介过的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究竟有多少,实在难以计数,肯定是一片茂密的林子。那片林子里,有一代代作家、译者和编辑的心血和足迹。编辑,尤其是文学编辑,都应是完美主义者。因为文学本身就是一项无边无际的事业。即便困难重重,只要文学情怀不变,我们就唯有坚持,唯有前行,唯有把每一天、每一年都当作新的开端,一步,一步,不断走向高处,更高处。 (作者系《世界文学》主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