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明代诗文研究的坚实基石———读李庆立《谢榛全集校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周明初 程若旦

 

明清诗文研究是近二十年古代文学研究中具有开拓性的领域之一。不少以往被忽视被冷落的明清诗人及其作品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并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明代“后七子”中的重要成员谢榛的研究就是如此。这是读聊城大学的李庆立教授新近出版的《谢榛全集校笺》后留下的印象。

李庆立先生研究谢榛已二十余年,从1984年到2004年,他在《文学遗产》、《中国古典文学论丛》、《文学评论丛刊》、《文史哲》、《文艺研究》、《文献》、《中国文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谢榛研究的文章30余篇,包括《谢榛全集校笺》在内,共出版著作4部(《诗家直说笺注》齐鲁书社1987.5、《谢榛集校注》北京古籍出版社1990.12、《谢榛研究》齐鲁书社1993.6),作者的研究成果不可谓不丰,研究力度不可谓不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作者二十多年的研究中,他始终把考订诗人生平及诗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不断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修正。如他在1996年连续两次对《四溟山人全集》进行诗作补遗,又分别在2001和2003年进行了“再辑补”和“第三次辑补”。2002年1—3期的《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则刊发了他对《谢榛全集》(朱其恺、王恒展、王少华编校)的辨误成果。李庆立先生在谢榛研究中慎思敏学,最典型的当属他对谢榛生卒年代的考辨。一直以来,人们关于谢榛生卒年的说法沿袭潘之恒《亘史》。包括李庆立先生自己,研究之初也参照了前人的说法,他坦诚地说:“我在1987年5月齐鲁书社出版的《诗家直说笺注》中,也笃信不疑,以讹传讹。”(1)但随着研究领域的开拓和程度的加深,他逐渐发现了旧说的错误,于是在严密推证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正,同时也对自己从前的错误作出了检讨[1],从此扫清了谢榛研究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这种不因旧说、勇于创新、敢于自检的精神值得学人钦佩。正是在此精神的推动与指引下,才有了谢榛研究的扎实根基和丰硕果实。

《谢榛全集校笺》正是这种严谨治学态度结出的又一硕果。这部历经8年之久编校的大书2003年1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它的面世,在谢榛研究的大厦中又增添了一块厚重的基石。袁世硕先生在为《校笺》所作的序言中谈到:“这部《谢榛全集校笺》,虽然仍属于整理古籍的性质,像是又回到他研究的初始阶段,但却是一次上升式的回旋……由于庆立前此已经对谢榛的生平事迹、诗话和诗集的主要版本,及其诗学和诗作做过一番研究,所以校勘、笺注便更加充实、确切了。庆立自谓这部新著是他从事谢榛研究的一个总结,我想这话中就包含了这两层意思:搜罗齐全,校勘、笺注中多蕴含了他以往的研究成果。”

袁先生在序言中的话正概括出了《校笺》的精华所在。厚厚上下两册大书所涵盖的内容并不只是简单的诗作叠加,全书150万字,共有二十七卷,外加六个附录。它为读者提供的信息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首先,《校笺》的诗作搜集详实,来源可靠。作者在“例言”中即有阐述:“本书系以万历三十二年(1604)丁子裕和程兆相重新修订、三十六年剞劂事竣之二十四年赵府冰玉堂刻《四溟山人全集》(简称赵本)为基础,以现存谢榛著述的各种版本、选本及明清以来的有关别集、总集、方志、丛书等补辑而成。搜求力求完备,故名曰‘全集’。”全书卷一到卷二十基本上保持赵本诗歌部分原貌,并对赵本编辑粗疏、讹误之处进行了订正。卷二十一则收集了作者历年考稽所得的赵本未收作品213篇,包括诗歌203首,曲1阙,句7则,尺牍2篇。整部《校笺》共收录谢榛诗文近2500首(篇),又收诗人《诗家直说》及补佚440则,《评明诗》80则,是有史以来最为完整的一部谢榛作品集,李庆立先生的工作使谢榛这位明代诗人的创作风貌得以全面展示。

其实,《校笺》在校勘、笺注方面精到准确,这种精准来自于作者多年耕耘学术园地的积累。作者在“前言”中详细列出了自明代嘉靖年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37部谢榛作品集。袁世硕先生称李庆立:“这二十年间,他专心研究谢榛,别无他顾,而且踏踏实实地研究,竭尽全力搜索文献资料,譬如,谢榛诗集的版本(包括选本)就多达四五十种。”根据作者在“例言”中的注解,《校笺》卷一至卷二十诗作的校勘共参照了42种古代典籍。卷二十二到卷二十五的《诗家直说》则参照了13种历代《诗家直说》版本进行校勘。除此之外,卷二十一补佚诗作和卷二十六补佚《诗家直说》以最早之载本为底本,校之以其他版本。卷二十七《评明诗》则据明代李攀龙编选、陈子龙增删《明诗选》辑录。

《校笺》尽管涉猎广泛、视野开阔,但落实到具体的校勘工作上,作者还是慎之又慎,本着严谨的态度进行校订,如校勘中“非明显讹误,一般不改动底本文字。凡有重要校改或疑义,则出校记。显属笔误,则径改”。另外,作者还将某些和原作歧义较大,但主旨不变、行文出入未过半数的异作另作一稿,附于各诗(文)校注[1]中,通过校勘工作使全书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提高。

再者,《校笺》对谢榛资料的收集全面、广泛。收录谢榛的作品只是《校笺》内容的一个方面,此外,本书还提供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相关研究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收录在《校笺》的附录中,因此附录也是全书的一个重要看点。附录一为“序、跋、提要”,附录二为“传略”,附录三为“散评”,附录四为“关于李攀龙、谢榛之争三十四则”,附录五为“赠诗文选录”,附录六为“整理研究著述索引”。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评价,涵盖了谢榛研究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附录四关于李攀龙与谢榛之争的材料。众所周知,在文学研究中,评价个人不能离开对他身处社会环境及周围交往群落的关注,李庆立先生看到了这一点。他始终充分重视对谢榛所属文学团体———“后七子”的研究,李攀龙和谢榛的微妙关系则是他的考察重点之一,他曾发表题为《“后七子”内部分化的一桩著名公案———李、谢之争考论》[2]的专文探讨这个问题。现在,他又把他所搜集的材料列成专节附于著作之后,以飨读者,可谓有抛砖引玉之功,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最后,《校笺》一书编排清晰合理,于阅读研究都十分有利。一本书的好坏,其可读性也是评价标准之一。而《校笺》在这方面的安排也有可取之处。全书按诗歌、诗评、相关研究资料的顺序进行编排,结构明晰,便于查找。作品下的校注,对诗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语言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校注”之下,作者又设“笺评”一栏,从明嘉靖以来的书林瀚海中辑集有关谢榛此首诗(文)的诠释、评论等。每段“笺评”看似只有短短几句话,但其中却包含了作者收集整理的大量心血。这些笺评虽然只是片言只语,却往往切中肯綮,读来既是一种美的享受,又给人思想上的启迪。附录中的材料一方面翔实可靠,一方面又具有一定趣味性,读后让人对明代文人的生活风尚和心态有了不少新的了解。全书最后附有“整理研究著述索引”,收录了1961年到2002年各地(包括韩国、台湾等)发表的全部谢榛研究著述,这为研究者的资料收集提供了清晰的脉络。

李庆立先生专力于谢榛研究,眼光犀利。谢榛在明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特殊的人物,山人的身份和不羁的个性使这位优秀的诗人长期以来湮没无名,而对乡土的热爱和对文学研究的执著推动着后来者李庆立的苦心挖掘。二十余年如一日,他终于还谢榛本来面目。谢榛的诗名本在李攀龙、王世贞之上,史料显示,他曾是“后七子”文学集团的元老之一,他的诗歌“不专虚响,故精深壮丽,而怀抱极和。虽当空同、沧溟声焰大炽之时,为所牢笼推挽,参前后七子之席,然本色自存”(2)(初集卷五下),具有独到的美学价值。谢榛的诗评精辟深刻,独树一帜,在明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谢榛的身上充满了矛盾,充满了未解的问题,他是伫立在时代转型期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对谢榛这一文学个案的研究,可以“把握‘前、后七子’乃至嘉靖、隆庆及万历初年诗坛的风云变幻”(1)。研究的意义由此更加凸显出来。《谢榛全集校笺》总结了一段研究历程,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对异常丰富的材料,我们的研究工作又面临了新的局面。李庆立先生以其独到的眼光选择了谢榛作为自己的研究点。其实,在浩瀚无比的明清文学海洋中,“谢榛式”的人物又何止一个,可供我们开发和耕耘的“处女地”数不胜数,尤其是在明清诗文领域。曾经有人作过统计,在明清文学中研究诗文的论著总数还不够《红楼梦》研究的三分之一(3)。究其原因,因为诗文的文献资料相对零散,收集整理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如今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里,要耐得住这份寂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庆立先生的研究经历和他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学人应该拥有的可贵精神———执著、严谨、挑战与韧性。在急功近利之风弥漫的时代里,我们需要这样一份精神陪伴左右。

 

注释:

 [1]参见李庆立《文学遗产》1996年第6期《谢榛生卒年代考辨》和《文献》1997年第1期《关于谢榛的历史成见辨证》。

 [2]见《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李庆立.前言[A].谢榛全集校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

 (2)汪端辑.明三十家诗选[M].清道光二年(1822)自然好学斋刊.

 (3)吴承学,曹虹,蒋寅.明清诗文研究三人谈[J].文学遗产,1999,(4).

 

作者简介:周明初(1964-,男,浙江海宁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转自《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本栏编辑:重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