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都市时报》:随林夕一起,交换温柔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知情识趣》作者:林夕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2年1月出版定价:26元

    
    □王淼(都市时报特约书评人)
    林夕是香港乐坛著名的作词人,同时又是香港文坛极富个人特色的散文作家。身为作词人,林夕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流行歌曲;身为散文作家,林夕虽然说不上著作等身,但也同样卓有建树。事实上,作词人林夕与散文家林夕之间原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林夕词作的唯美精妙、朗朗上口,首先得自于他的文学修养;林夕散文的真诚细腻、耐人寻味,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音乐造诣——而他的散文小品集《知情识趣》让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既理性睿智、又充满情趣的本色林夕。
    这是林夕最轻松的一部小品。情有关于对死亡的特殊情感;趣有对家具,对喝茶,对养宠物的小情趣进而引发的轻松小思考;知有对于红楼,对于教育的认知后思考;识有对于香港的楼市主导经济,对这个城市的种种病态的认识抨击。如此一本轻松易读,小情小趣书类似一本生活知识面面观,总有能让你感兴趣,引共鸣的篇章。除非你不是一个知情识趣之人。
    该书虽然提倡“知”和“识”,标榜“情”与“趣”,但显而易见,与他令人惊艳的唯美歌词有着明显的不同,书中文章涉及更多的,还是他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反思,对于日常生活的联想与感悟。处身在浮华都市的香港,林夕最关心的话题,显然还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都市生态状况及其未来走向,他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所有细枝末节的小事,以及隐藏在这些小事背后的社会真相,均有敏锐的观察和分析。林夕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令人关注的话题,也善于描摹都市众生相,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事,那些平凡人生的平凡悲喜,一旦经过他的细心检索,总能让我们看出其中并不平凡的东西。比如,林夕从“香港品牌”的造价上看到了内地普世价值的缺失;他说起星云大师的致辞,会引申到“在人民不快乐又不和平的世界,自由民主的意义在于让每个人都有权不满现状改变现状”;他说看电视剧容易让观剧人变得“以被规限为乐,成为时间表的奴隶”,却话题一转:“莫非就因没有选择,才会培养出奴性,且还甘之如饴?”既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
    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知情识趣”,原有“懂情意,善体贴”之意。而林夕以之命名自己的文集,其实就是要让自己做一个“有情人”,时常抱一颗“如火的热心”——务实,却不庸俗,既面对现实,懂得一点人情世故;同时却又不放弃理想,保持着如同孩子一般的天真烂漫——前者让他步履雍容,识见高远;后者让他乾坤朗朗,情趣盎然。林夕以为人心像块田,放什么进去,就会播下什么种子,最终收获什么果实。所以,林夕虽然视读书为至乐,但他却一向反对以功利为目的阅读。在他看来,读书固然是为求知,然而,单纯地为求知而读书,“无趣地独游知识海,不溺死,也会成了无情之人。”就拿林夕本人来说吧,写得来深情婉转的流行歌词,又写得来琐屑细微的世俗闲篇,若不是对世间万物怀有真情,对世俗人生怀有大爱,一般只是追逐功利的读书人,又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呢?
    对于做学问的乐趣,林夕认为人与人之间其实更应该“交换温柔”。他说:“只从他人身上讨来的火是会熄灭的。自身也要懂得成为火种,且懂得煽风点火,从他人身上取暖之余,也能暖和别人,别人自然也反过来暖和自己……”林夕的“取暖”说,又让我想起波斯诗人萨迪在《蔷薇园》中所说的一句话:“学者若不能择善而行,便如盲人手持火炬,能引导别人,却不能引导自己。”可见做学问既是为了娱人,更是为了自娱。而真正做一个娱人自娱的学者,学问大小还在其次,择善而行才是关键——能够引导别人,是为“知情”; 能够引导自己,是为“识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