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北京。它既是地理的、空间的,又是历史的、人文的。对于在北京生活了30年的王春元而言,要描绘他心目中的北京,古建筑是一个切入点。 最近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王春元著《蛋壳里的北京人》,创作历时4年。其间,王春元既“钻了故纸堆,也坐了冷板凳”,终于在2013年伊始将它完成。《蛋壳里的北京人》通过“北京古建筑的前世今生”这一线索,追索着“一个人与一座城的精神联系”。 书中解读了北京城的前世今生:谁动了北京城的第一块砖?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清东陵和清西陵等“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和一个叫“样式雷”的家族联系在一起?“梁陈方案”里究竟隐含着怎样的理念交锋?中国营造学社是如何在历史中如何自处? 王春元此前曾出版《忏悔无门》、《转身》、《老实赢天下》等作品,《蛋壳里的北京人》被认为是他“用心最足、用力最猛、最为庄重”的一部作品。他认为,北京城和很多世界名城的“身世”不同。世界上的大都市多半由小村落、小集镇、小城堡演化而来,唯有北京城,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座举世瞩目的大城——从辽南京、金中都到元大都,从明皇城、紫禁城到故宫,都是如此。正如林语堂说:“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像北京一样近于思想,注意自然、文化和生活方法。” 北京城尤其反映着中国的近现代史——政权的动荡、制度的变迁、文化的更替。在《蛋壳里的北京人》中,王春元采访了兴隆木场、样式雷等的后人,与罗哲文、林洙、舒乙等人面对面交流,从朱启钤、梁思成、林徽因、王世襄、中国营造学社等那里,找到北京城与北京人的精神气脉关联。那些本来只存在于文字和图片的往事突然活起来了。 “这是一群与北京及其旧日时光血脉相连的人”,他说:“他们要么年事已高、深居简出,要么事务繁忙、难以约见。或者,他们对过往家族史讳莫如深、不愿提起。”采访之前的案头准备和公关外联是王春元最重要的工作。他要“一笔一画地写,老老实实地写”,写出了自己心中的北京城。 城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一座城的命运就是一群人的命运,就是一个王朝的命运、一个时代的命运。因此,王春元留存了这么一个关于城的脆而硬的“蛋壳”,内里却包裹着无尽的生命的可能。 经过4年的写作,《蛋壳里的北京人》中提及的人,有的已故去,有的已离开了这座城。如果没有这本书,他们关于这座城的记忆或被永远封存。(记者 张黎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