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百家争鸣 >

改编文学经典要有精品意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社会科学网 冯玲萍 参加讨论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文化快餐化、娱乐化等现象突出。随之而来的忽视文学经典阅读的现象引起大家深入反思,而文学经典的影视剧改编无疑是让经典走进大众生活、重新焕发活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学经典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高收视率,甚至成为“现象级”大戏,如《平凡的世界》等。影视剧以视觉化的方式展现文学经典的魅力,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普及了经典作品。
    在经典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的过程中,一些影视制作机构过分追求商业利益,存在剧本粗制滥造、拍摄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它们在市场化、商业化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其改编的作品呈现出低俗化、庸俗化的不良倾向。唯票房论成败和片面追求收视率、网络点击率等行为,使改编作品在艺术质量上大打折扣。为了追求粉丝经济效应,一些影视投资方会选择一些高颜值的“小鲜肉”担当主角。这些演员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影视创作中,表演更多流于表面,制作方甚至会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替代演员真人出演。久而久之,观众认为他们演技差,其作品简直是在毁坏经典。这些情况都成为制约文学经典改编成功的短板。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网络IP(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为“知识产权”,更多指适合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IP剧是指在有一定粉丝数量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等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剧)改编成为一种新的浪潮席卷中国影视市场。IP概念在国内兴起后,《花千骨》《琅琊榜》《芈月传》等热门IP剧火遍整个影视市场,一时间人人皆谈IP。2016年各类IP改编影视剧涉及190多部网络小说。这些小说借互联网出名和迅速传播,更适合当下年轻网民的口味和心理,而其文化内涵难以与传统文学经典比肩,更多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网络IP影视改编比文学经典改编耗时少、见效快,更容易得到影视投资方的青睐。目前“著名IP+流量明星”的影视剧改编制作模式成为一时潮流。在互联网时代影视改编新模式的冲击下,我们仍然要在市场与艺术之间寻找平衡,不断提升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质量,以精品意识打造出精良上乘的作品。这既是弘扬经典的需要,也是最终赢得市场和观众口碑的需要。
    第一,坚持内容为王,靠质量取胜。面对中国影视剧“批量生产”的现实境遇,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不能一味追求“短平快”的运营模式。只有沉下心来精心制作,抱着不糊弄观众的认真态度,才能生产出大家认可的“良心剧”。改编者要有耐心,在剧本创作上倾注心血、精雕细琢;在演员选择上要注重演技,不能只看颜值;在前期准备、中间拍摄、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都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艺术追求。
    第二,坚持精神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文学经典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精神价值,凝聚着人类文化的宝贵精华。文学经典改编不能轻率随意,而是要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时代特征进行创新性改编。这样才能真正激活经典,使其中的文化遗产焕发生机活力,同时与广大观众产生共鸣,向社会传播积极健康的文化。我们之所以对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红楼梦》和《西游记》等作品至今记忆犹新,是因为这些影视作品倾注了创作者大量心血,不仅影视创作人员,许多专家学者也参与到剧本的再创作过程中,因而作品能够体现出原著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历久不衰。
    在“快餐文化”充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创作者要慢下来、沉住气,细心打磨作品,这是创作出精品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的制作团队和演员要在具体的制作拍摄过程中,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更深入地理解文学原著的精髓,精心制作出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影视精品。只有这样,我们的影视剧才能以深厚的精神底蕴打动观众,从而更好地走向世界影视剧市场。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