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科幻 > 作家印象 >

科幻作家王晋康:站在过去看未来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网 蒲潇 参加讨论


    4月30日,以“站在过去看未来——科幻作家眼中的将来时”为主题的青稞沙龙在中国科技馆举办。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就科幻作家如何用科学世界观遥看未来的话题,与新代科幻作家代表人物江波,科幻世界杂志社图书事业部主任拉兹展开了讨论。
    2011年第1期到现在,这个由中国数字科技馆主办的沙龙已举办了130期。沙龙力图打造一个“不打烊的科学咖啡屋”,每期设置一个公众感兴趣的、和科学相关的主题,并邀请科学家、媒体、设计师、业界领袖及来自各个领域的观众就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发表主题演讲
    “科学前宗教”与“科学后宗教”
    “觉得故土赋予我的主要有两点,那就是儒家的道德观和道家的思维方式。”年近古稀的王晋康在主题演讲中对自己的人生总结道,“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最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而我的前30年生活在文革之前和文革之中,接受的是正统的社会主义教育,如今,那些诸如“阶级斗争”之类的政治呓语已经被忘却了,但有两点却历久弥新,那就是对科学的信仰和无神论。这种信仰经历了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反复后愈加坚牢。”
    科幻文学基本是一种向前看、向上看的文学品种。但王晋康表示,他在向前看和向上看时,是站在上述这些积淀之上的,可以说是“站在过去看未来”。
    在20多年的科幻写作生涯中,他对杨振宁的一句名言感同身受,“科学发展的极致是哲学,哲学发展的极致是宗教。”王晋康表示。“我今天不妨杜撰两个名词:科学前宗教和科学后宗教。科学前宗教的诞生是基于人类对自然的无知,基于因无知而产生的神秘感,因神秘感而产生的敬畏。而科学后宗教的诞生是基于人类对自然越来越透彻的了解,基于因了解大自然简洁优美的秩序、宇宙的浩翰和人类的渺小而产生的敬畏。以我的理解,杨先生指的就是这种‘科学后宗教’。”
    科学、人文缺一不可
    王晋康评价自己的新书《天父地母》是本“很宗教”的书。书中只重科学、不重人文的主人公造成了科技的极度畸形发展,从而造就了一个极度尚武的、理性坚硬而心地冷酷的种族。这种做法让子孙们逃离了宇宙灾变,但也成为灭绝地球人的凶手。
    而这个文学形象却是来自于科幻作家韩松对他的批评。韩松曾敏锐地指出王晋康十几年前的小说《新安魂曲》暴露出他内心深处的科学原教旨主义倾向。“现在,我把韩松的批评转化成《天父地母》中的文学形象,也算是我对韩松的隔空致敬。我相信它也是一个警示:对人类来说,科学之翼和人文之翼是缺一不可的。”
    “克隆人就像熟透的桃子,定会往前走”
    
    王晋康与江波,拉兹,赵榕就未来科技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在讨论环节,各位科幻作家未来进行了脑洞大开的展望与探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明显感觉到不是一个普通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前的时代。超人类就要来临了。”王晋康说,所谓超人类,过去科学是改造自然的,现在是反过来,是科学改造人类了。原来是补足的阶段,例如有人眼睛瞎了,可以安一个电子眼,最高水平就到达到人原来的状态。而现在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原有状态,已经成了“改进”人类了。
    对于颇受争议的克隆人,王晋康认为,由于在医学等方面的好处,克隆人将来肯定会出现。“就像一个熟透的桃子会被摘下,克隆人肯定会往前走。”
    江波在讨论时提到了一则前几天的新闻,美国一个研究公司成功用基因技术修复了细胞,还需进一步证明此人是否回到了真正年轻的状态。“但有很大可能性,通过基因技术,把人的机体从50、60岁恢复到30、40岁的状态。相当于是个永生的前奏了。”江波表示,若一旦永生,会带来一系列人类的社会问题,例如这样的话还要不要生孩子。
    王晋康则并不认为永生可以实现,因为“它违反了宇宙的铁律”。但他相信人的寿命可以被大幅度延长甚至变成一千年。拉兹则表示,为了应对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对现在的社会造成的冲击,已是时候考虑创办一个未来伦理道德委员会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