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陈可辛:沉住气学习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未知 北京青年报 参加讨论


    
    
    4月6日,陈可辛监制的新片《喜欢你》首次举行媒体内测会,这是影片首次对外公开“露面”,在影片放映了三五分钟,大家正被美食和帅哥金城武吸引时,银幕突然黑掉,原来,是陈可辛认为音轨出了问题,他觉得影厅中对白声音比较大,低音过重,两边喇叭音响声音偏小,于是要求调整重放。陈可辛对影片的挑剔可见一斑,而在影片放映结束亮灯时,记者发现,原来陈可辛一直坐在倒数第二排的位置,看影片,更看大家看电影的效果。
    也因此,众多北上的香港电影导演中,陈可辛算是最成功的一位,他左手导演,右手监制,两个“工种”都风生水起。继担任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后,陈可辛监制的新片《喜欢你》又被选为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片和展映单元的揭幕片,对于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首次选择新生导演处女作《喜欢你》作为开幕影片,以扶持华语电影新生力量,陈可辛深表认同,在他看来,代际更新的拐点已经到来。
    演艺行业必须有新鲜血液加入
    陈可辛与许月珍联手监制的《七月与安生》去年上映后叫好叫座,女主角周冬雨和马思纯台湾金马奖封后,不但是金马奖第一次最佳女主角下了“双黄蛋”,周冬雨更是成为金马奖首位90后影后。今年,陈可辛与许月珍再联手监制了《喜欢你》,这是许宏宇的导演首秀,作为金牌监制,陈可辛在扶植新人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可是这个“新人”一定是能被陈可辛认可的,《七月与安生》导演曾国祥是曾志伟的儿子,曾国祥开始学做电影,就跟着陈可辛,《喜欢你》导演许宏宇则与陈可辛从《投名状》开始合作,几部片子下来,已经成为香港电影的“第一剪辑师”,他们的能力被陈可辛看在眼里。“我觉得扶持新导演也是要看机缘,彼此能够认可,大家才有交流。这行本来就是应该薪火相传,这两个人都是跟我相识十几年关系的年轻导演,两个人的英文名字都一样,年纪差不多,两个都很帅,两位都是天蝎座。”
    陈可辛爱和年轻人合作,除了导演、演员,就连现在经常合作的编剧,也是80后、90后,谈及现在演艺行业是否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陈可辛表示,更新换代是必需的,“我们这批做电影的人,还眷恋着年轻时候的感觉,不停地在重复用同样的一批演员。这样到一个阶段,其实你会感觉到不对了,我不当《七月与安生》和《喜欢你》的导演,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接不上现在年轻人的感觉了。我有自知之明,知道我不能再用以前的心态去拍这样的青春爱情片,我已经没有20岁、30岁年轻时候的勇气了,所以我找比较年轻的导演带入他们的感觉,有一个东西能吸引我,这个电影我才去做。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新的血液加入,但这是一个慢慢尝试和改变的过程,这也是一种互动,资深的电影人能够尝试用开放的态度任用一些新的人,新人也要认真地演戏。比如‘小鲜肉’不要只靠卖他的样子和知名度。”
    立足本土后让中国电影“走出去”
    陈可辛曾担任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还曾担任过威尼斯电影节评委,做评委经验丰富,他表示与做导演、监制相比,当评委是个轻松愉快的过程,因为看电影是享受,而拍电影则是诸多煎熬,在对比北京国际电影节与其他著名电影节时,陈可辛认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最大意义,就是致力于让中国电影“走出去”。
    在陈可辛看来,中国电影市场巨大,全世界电影人都对中国市场越来越看重,越来越多的外国影人到中国寻求合作,越来越多的外国影人来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说明他们希望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如何让中国电影健康成长,并在海外市场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是中国电影人需要考虑的,陈可辛说:“中国电影要想在海外市场占据重要位置,确实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这可能需要几百年的发展,毕竟英文是世界语言,但中文还不是。中国的电影类型并不单一,但对于海外市场有接受程度的问题,就像以前大家都觉得香港电影只有动作片,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但是外国只买我们的动作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换位思考,外国人为什么要看我们的爱情电影、喜剧电影,我们讲的又不是人家的故事,我们怎样打动人家的观众?所以让电影‘走出去’,其实是个全世界的问题。外国影人来中国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不少人是想进入中国市场,但我们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让他们看到更多的中国电影。如果我们的电影只在中国卖,在国际上没有影响力,永远也强大不起来。”
    不过“走出去”的前提依旧是立足本土,如果自己国家的观众看了影片都觉得无感,电影很难在国外有亮眼的成绩。陈可辛认为华语电影市场有着巨大的票房人口,“华语影片的市场和前途在大陆,因为市场就是观众,观众就是人口,这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简单。”因此,中国电影要做的,首先是借鉴好莱坞的成功经验,把华语电影市场做大做强。
    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埋怨观众
    而不论是担任评委、导演还是监制,陈可辛说他对于好电影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尽管人们对电影的感受都比较主观,但我觉得好电影应该让人感动,同时激发思考,对人生对人性有思考,令观众对人生和世界产生新的看法。有人说电影如果能让人感动,就不会让人客观思考,但如果不能平衡这两个东西,我觉得就不能算作是好电影。”
    陈可辛对影人的一句建议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埋怨观众。”所以,不要去抱怨为什么自己用心拍的影片票房不好,不要去抱怨一些无聊的电影却能有高票房,在陈可辛看来,现在的电影市场环境已经好很多,所以与其去埋怨市场埋怨观众,不如踏实下来做自己可以把控的事情。
    《小时代》火时,陈可辛也收到过类似《小时代》的剧本。“投资人也说哪些哪些明星会演,票房最少也有8个亿,可是我不能接,拍不出来就是拍不出来,剧本都看不下去,怎么拍呢,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也因此,陈可辛放弃了那些有票房潜质的电影,而是选择了《亲爱的》、《七月与安生》、《喜欢你》这类不会成为“票房爆款”的电影,其原因是,这些剧本能打动他,能让他有代入感,就像《七月与安生》和《喜欢你》,都让他回忆到了自己的年轻时候,也因此,陈可辛很自豪的一点是,自己做了几十年电影,能坚持做到现在,这辈子没有遗憾的:“我不是自怨自艾的人,很容易满足,尽管这几十年起起落落,中间也有迷茫,但迷茫的时候,一个好的剧本就是我的救生圈,我立刻会打满鸡血,开始筹备、拍摄一直到影片上映,现在有时想想自己也是50岁的人了,好没有安全感,因为我的安全感是建立在电影的基础上,而对于导演来说,每部电影都是重新开始,你以前所做的都归零了。”
    陈可辛的父亲陈铜民也是著名的电影导演,70年代,他执导的电影《赤胆好汉》,在2009年被改编为明星云集、陈可辛监制的《十月围城》。深知电影之难的陈铜民开始很反对儿子重蹈其电影之路。“‘可辛’原是为了纪念他母亲难产之下,生下他来的名字,不料却变成了陈可辛生命的一句谶言,他一路走来,的确背负了最艰苦的艺术事业——电影。”
    可是陈可辛并不觉得做电影辛苦,说起现在的生活,他说除了和女儿在一起,就是看剧本、看电影、谈电影,“电影对我就是乐趣,我觉得电影工作不累,让我比较自豪的是,我不打高尔夫,不赌钱,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任何喜好,一辈子就干电影这一件事,现在多了一件事,就是带女儿。我现在来北京行程很紧很紧,开会从早到晚,10天的事情恨不得3天就全做完,因为,这样抓紧时间,就可以把剩下的时间留出来陪女儿。”
    而作为与内地融合得最好的香港导演,是否与其游走于香港、泰国、美国,沉淀了多元文化有关?陈可辛坦承其实做到真正的融入非常难。“其实我也不是真那么懂,对内地的有些细节并不了解,需要编剧、演员帮我,需要查资料等等,但是我觉得我本来就是拍人文的电影,我的电影类型本来就是贴地气,不管是在香港,美国,还是在内地拍都一样。”
    若说有什么经验,陈可辛首先提到的是尊重细节,他认为对一部电影而言,故事、人物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细节,怎么呈现细节是电影的魔力,好电影中讲故事的魔力,会让你看时起鸡皮疙瘩,这都是依靠细节。
    除却创作因素,陈可辛的另一个经验是:“从做人方面来讲,我从小的天性是不会故步自封,到了一个新地方,我会尽量了解当地的游戏规则,融入或者说是妥协,这可能是我生存的能力,不只是观察的能力,我从香港去泰国,又去美国,又回香港,再来内地,我觉得自己是永远的局外人,可是要进局内必须融入当地游戏规则,所以我会沉住气学习。”
    文/本报记者 张嘉 摄影/本报记者 崔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