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姜嘉锵钻研古诗词上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晚报 陈滨 参加讨论


    
    81岁的著名歌唱家姜嘉锵站讲台活像一个大学教授。谦和有礼,温文尔雅里渗透着一种艺术底蕴。他不久前到杭州给音乐学院的学生做艺术讲座,以“中国歌曲的语音造型与音乐表现”为题,回顾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历史,结合自身对中国古诗词及现代创作歌曲演唱的实践,全面地阐述了进行歌曲二度创作的思考和感受。姜嘉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古典诗词的造诣,在老一辈歌唱家中有口皆碑,因而被人称为“中国古典诗词演唱第一人”。
    在舞台越来越追求商业化的今天,姜嘉锵依旧坚持很难为自己换取名利的传统诗词演唱,这样的坚持彰显出一个老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和情怀。
    从化工厂跨出来的歌唱家
    “我从1956年从事演唱工作后就开始演唱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了。刚开始只演唱《苏武牧羊》、《大江东去》等古曲,后来随着古诗词歌曲创作的繁荣,演唱的曲目才渐渐多起来,有《伯牙吊子期》、《钗头凤》、《枫桥夜泊》、《关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水调歌头》等,至今录制的已有200多首。”姜嘉锵笑说,不要说名和利,有时还要“倒贴”,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和热爱。“我不仅要在舞台上唱出古诗词,还要在讲台上宣传中国古诗词。”
    姜嘉锵说,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浩若烟海,尤以唐诗更为璀璨,其中许多佳作,或内容深刻,或语句优美,或忧愤深广,或意境深邃,读之,让人爱不释手。诗词优美,若用之于歌唱,一定能使其意境和神韵得到更好的诠释,更好的流传。“潜心研究古典诗词的演唱,对创建中国声乐学派,中华文化与音乐的高度结合民族声乐独特审美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
    不管外界的诱惑多么大,走穴挣钱的风气多么盛行,姜嘉锵始终将自己关在书斋中、琴房里,专注把古典诗词搬进音乐领域的尝试,姜嘉锵说,唱出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和音乐的美,让我们的听众沉醉在最美好的享受里,这门学问越研究就越上瘾。
    回忆自己的歌唱生涯,姜嘉锵充满了喜悦和感恩。他说,走上音乐这条路应该感谢那时激情澎湃的抗日歌曲。
    姜嘉锵出生在浙江温州,江南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温州童谣、山歌、鼓词,民间音乐非常繁盛,姜嘉锵从小就痴迷乐曲,只要里弄里有唱歌的,他就常常停下来聆听,忘了回家吃饭。应该说是民间音乐开启了姜嘉锵的音乐启蒙。姜嘉锵回忆说,我似乎对音乐特别敏感,在上小学时就会唱不少歌了,那时不管是多么难唱的歌曲,我都能过耳能唱。他说,真正让他觉得唱歌是一件有力量的事情,是当年许多抗日歌曲从北方流传到他的家乡,特别是那首悲伤的呼号歌曲《松花江上》,带给他慷慨激昂的情绪和音乐的魅力,应该说这首歌对他走上从艺的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初中毕业,姜嘉锵上了一所化工专科学校,因为喜欢唱歌,只要学校有演出,姜嘉锵必上台演唱,但是未来是否能当上一名歌唱演员,在舞台上唱一辈子,那时的姜嘉锵连想都不敢想。毕业后,姜嘉锵被组织分配到大连化工厂任助理工程师。1956年有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了中央歌舞团招生的消息,姜嘉锵放下手里的工作就去报了名,录取的非常顺利,拿到通知书的那天,姜嘉锵激动难眠,他从来都不敢想的埋在心里的理想实现了。
    在中央歌舞团,姜嘉锵雄浑的嗓音,帅气高大的外形,很快成了团里的台柱子。那个时候,姜嘉锵专攻民歌,他演唱了大量民歌,成了舞台上非常有名气的民歌演唱者。但是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让他开始琢磨怎么能独辟蹊径,增容自己的演唱方式。把中国的古典诗词谱曲成歌,作为在舞台上做此尝试的第一人,姜嘉锵并没有觉得冒险,直觉告诉他这样的演唱能给观众带来更深厚的美感,词美音乐美观众就会感受到美。姜嘉锵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嫁接在舞台上,他说“对歌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种演唱特别享受”。
    老两口出门依然手牵手
    姜嘉锵笑称自己只是“80”后。81岁的姜嘉锵以良好的心态、朗朗的笑声“跻身”在年轻人的行列,两个女儿希望他安享晚年,可他依然乐此不疲地为音乐奔波。他说:“我主要是想把自己在舞台上歌唱几十年的经验传承给年轻的一代。”姜嘉锵乐观向前看的精气神儿一直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家庭。
    老伴金家勤也是歌唱演员,两个女儿一个在国外,一个在国内,都是学声乐的,虽然她们没有继承父母的职业,但是,她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像父亲一样拥有健康乐观的心态。老伴金家勤和姜嘉锵相濡以沫50多年,事业上夫妻俩夫唱妇随,经常在舞台上对唱,生活中是模范夫妻,恩爱了一辈子。姜嘉锵说道:“我和老伴一辈子没有吵过架红过脸。不少采访问我们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其实要说秘诀,就是生活中要懂得换位思考,多为对方着想。”金家勤说,我从年轻时就崇拜姜嘉锵那股做事认真专注的劲头儿,现在依然崇拜他不随波逐流,认准的事坚持到底。现在的姜嘉锵还在带学生,他说他的标准是想来镀镀金的免谈。
    记者采访姜嘉锵的时候,最初的联系工作就是老伴金家勤像一个职业经纪人一样替老伴安排好了一切。金家勤还特别支持老伴把自己的歌唱经验传承给年轻的一代。金家勤说,我们虽然很少在舞台上演出了,但是我们的经验不能白白浪费了,要带出年轻的一代,另外,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那颗热爱艺术的心老了,我们都自称自己是“80”后,就是在鼓励自己加油,让生活有新的意义。
    平日闲暇时,夫妻俩就在北京的公园里转转,看看花草锻炼身体。两个人从来都是牵着手出出进进,生怕不小心把对方走丢了。金家勤说,姜嘉锵眼神不好,一直有轻微色盲,常常对颜色不能判断清楚,这个时候我就是他的帮手,我对道路不是特别明白,这个时候姜嘉锵就是我的领路人,我们手牵手相互支持,也算是对彼此音乐事业的一种支持吧。
    两个老人,一个81岁,一个74岁,现在虽然已经很少登台演唱了,但是他们却一直准备着,从外在的形象,到业务上的钻研,甚至在生活饮食上两位老人都像在舞台上一样严格要求自己。金家勤说,我们一辈子都在准备着,在舞台上不能因为自己的不敬业而对不起观众。作为歌唱演员,嗓子是武器,两位老人在饮食上一辈子坚持不吃辣、不吸烟、少饮酒、不吃饱的习惯,“这是我们对事业的要求,必须保护好嗓子和身体。”
    这真是一对令人敬佩的老艺术家。姜嘉锵用歌来展现他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责任,而在姜嘉锵忙于艺术事业的时候,金家勤就全面承担起所有的家务和老伴的工作琐事,如果说什么是使命和情怀,这就是两位老艺术家在他们的夕阳之年所执著的使命和情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