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张瑜:选择终身学习之路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未知 北京晚报陈滨 参加讨论


    
    约访张瑜,张瑜一开始非常认真地推辞,“我这些年没有为观众奉献新作品新角色,就像无功不受禄一样,作为一名演员,没有新作品,有什么资格接受采访呢?”在咖啡厅的见面,张瑜早早到了,人正多,张瑜静静坐在角落一隅,看着外面川流不息的人群,猜想着人们的经历和故事。一个完全褪去了明星光环的人,以一种平淡如水的心境进入到平淡真切的生活流里,安静、谦逊、思索、反省的张瑜说,这都是自己默默做的功课。“我们可以互通新鲜的信息,光是采访我觉得有压力。”张瑜愿把自己植根在普通的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越发觉出自己的渺小,多少功名利禄都是一场虚幻,唯有真正的生活,自己的心灵是抓得住的。”张瑜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张瑜,每天健身练字打坐看书,早睡早起,保持着一种规律健康的生活状态。
    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红的演员
    张瑜是和刘晓庆、潘虹、丛珊等一同在20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女演员。尤其是张瑜,1981年凭借《庐山恋》和《巴山夜雨》同时拿下第一届金鸡奖和第四届百花奖,成为“双料影后”,成为当时最红的女演员。那时候的评奖是真正观众说了算啊,80年代,到了评奖季,想要参与评奖的观众都要从一本《大众电影》的杂志上,剪下投票的页面,写上地址塞进信封,再去邮局寄出去。那会儿投票可比现在真诚多了,所以,那时一个演员得奖,那真是观众的“真金白银”,观众一票一票投出来的,是观众评出自己真正喜欢的明星。
    张瑜回忆,1980年拍摄了《庐山恋》和《巴山夜雨》之后,每天都能收到一大堆观众写来的信件。最开始是一天几封,到后来就拆不过来了,因为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一屋子来信……有一回张瑜和友人骑着自行车在上海遛街,结果被影迷认出来了,只听有人高喊一声“张瑜”,就有一群人骑车跟在后面追。还有一次,张瑜戴着大口罩去买小笼包,等师傅一掀开笼屉盖子,一股蒸气迎面扑来,张瑜只好摘下口罩,这下可好,旁边的顾客瞅了她一眼大叫“哎呀是张瑜”,于是围观的影迷从四面八方瞬间聚拢过来,“南京路都堵死了,那可是上海的主干道啊,最后还得交警出动帮忙疏通。”张瑜说,那个年代,演员不需要炒作,演戏也没有潜规则,就是凭作品说话,你的表演观众喜欢,你就是真正的明星,当时明星和钱也没有关联,你就是一个演员,观众喜欢你。
    现在的张瑜,已经身兼数职,是制片人、导演和演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完成了从一个单纯的演员到多重角色的转换。而对演员这一职业,张瑜特别感恩,她说,演员这个职业把我带入到一个特殊的领域,带给我的功名利禄最多,给我的心灵感受最多,我感恩这个职业,作为一个老演员,我向今天这个职业的所有演员们致敬。
    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时至今日,在张瑜身上看不到任何浮华之气。作为当年全中国最漂亮的女演员之一,张瑜正以沉静的心态迎接自己老年生活的到来。不急躁,不追随,不化妆,不整容,不怕老,甚至外表普通到完全不像演员,以沉静以宽容以心里的底蕴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有人说张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张瑜回答说,从来没有认为那个时代是属于自己的,谁的时代都会过去,红和不红是观众给予的。“我在最红的时候选择了出国深造,就是要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充电,我没有把红不红放在我的头脑里,我在意的是不断地学习,没有学习,就不会进步,现在我不演戏了,但是读书学习是我每天的功课。”
    张瑜顶“红”出国,在别人看来可能得不偿失。但是张瑜觉得去美国学习,然后回国、做制片人、当导演、开公司,只有学习到位,才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是非常值得的。事实上,张瑜回国以后,成绩喷薄而出,她以制片人和主演的身份先后推出了《太阳火》、《烟雨红尘》、《危险游戏》、《陆小凤》、《凤舞九天》、《天命因缘》、《风云世家》、《奇缘背后》、《诚信无价》、《鲁迅》、《庐山恋》续集等影视作品,成为一个身兼数职的高产演员,又一次以“红”的全新姿态进入到观众的视野。
    张瑜这样回顾自己的人生:“从一开始从事这一行,这是一个没有想到的过程。我正当红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国,听从心灵的召唤,为自己增加学习的动力,我能在一片反对声中坚持下来,这也是没有想到的。我又回国做制片人做导演,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过程。能走到今天,如果我没有美国的学习过程,我很难会有这么高的飞跃。”问张瑜是否后悔自己的选择,张瑜回答:“如果我当年不去美国深造,而一直在上影厂当演员,我也会认真演戏,当一个受观众欢迎的好演员。我天性喜欢不断变化的人生,我不会仅仅满足于塑造同一类角色,但我最终还是要选择学习,我们那个年代,学习上的缺失是最大的遗憾,为了弥补学习上的不足,我放弃所谓红与不红的得失,选择终身学习之路。”
    “张瑜头”的传说
    《庐山恋》曾经掀起一阵上山寻张瑜的风潮,著名的庐山成为年轻人表达爱情的圣山。庐山为此专门建了一个电影院,每天从早到晚只放《庐山恋》。张瑜回国以后,“庐山”情未了,当她再次登顶庐山,看到山上的《庐山恋》电影院,感动得满眼热泪,电影《庐山恋》续集开始在张瑜的脑中徘徊,再一次圆梦《庐山恋》,张瑜亲自执导,当《庐山恋》续集在庐山电影院举行首映式时,张瑜的影迷们激动得抱在一起,《庐山恋》的意义已经不只是一部电影,还代表着那个时代那代人的情感世界。
    另一部值得张瑜骄傲一辈子的就是她主演的电影《小街》,这是当年非常经典的一部电影,《小街》中,张瑜剪了一头男生一样的短发,后来这部电影和《庐山恋》一样,获得全国“一片红”,张瑜笑说,我那个男孩子一样短的发型也跟着大热,甚至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审美,就像街上流行红裙子一样,我的男孩子式的短发成为当年的一大流行。很多姑娘进了理发店,都指着她的照片说要这个“张瑜头”。“张瑜头”的传说,就这样流行开来。
    现在电影多了,演员也多了,再红的电影也赶不上当年的《庐山恋》和《小街》了,再也不会因为一部电影带动出一个传说,一款发型改变了人的传统审美。张瑜说,这是一个演员的幸运,也是我个人的幸运。
    张瑜回想20世纪80年代,没人拜金,因为大家都没钱。那时候演员不需要炒作,不需要为了“红”到处贩卖感情,不需要为了炒作自己“指鹿为马”说谎,女演员都没有整容的概念,演戏也不需要有什么潜规则,赶上那么单纯的环境对演员来说是一生最大的幸运。“一门心思放在戏上,放在自己的角色上,是自己唯一的想法。”
    国内片酬太迁就演员了
    演艺圈行业里称为黄金圈,演员是高收入的职业。张瑜说,我不反对演员拿高酬劳,因为他们的付出能值回票价。但是有些人的片酬已经超过正常比例了,一个有市场的名演员都能够侵占制作费用的比例,就太不合理了。由于演员的高酬劳,不得不压缩作品的制作费,影响影视作品的质量,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而且有些演员根本不值这个钱。
    “美国的电影制作中有非常严格的上限下限,导演、主演、摄影、制片等重头的职位能够拿走制作费的多少比例,是有规定的。国内没有这样的规则,在酬金上,国内太迁就演员了,有的演员拿走制作资金的一半,剩下用来真正拍摄的费用就少得可怜,呈现在银幕上的作品也就自然是粗制滥造了,如果演员都把眼睛放在钱上,我相信这样的演员不是一个好演员,即使能红极一时,也是枉费虚名,成不了一名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家要有能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岂能一味追求区区片酬。”
    张瑜告诫年轻演员,好好演戏,珍惜自己的大好时光,不要把钱看得太重了,要在生活中沉静下来,有了生活的感悟才能演好戏,做一个真正有竞争实力的演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