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用人物去解读历史——读张晓光的长篇小说《瑞雪丰年》


    
    当我读完《瑞雪丰年》,已是夜深人静,我站在阳台凭借路灯的灯光遥望,大片的雪花在天空飞舞,洋洋洒洒,这不正是瑞雪兆丰年吗?
    《瑞雪丰年》写的是民国历史。作者在后记中说:“我一直想写一点文字,记述那段时光下的人们,也想用自己的视角去透过人物解读我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写历史离不开人,写小说更离不开人。文学是人学,这不仅仅一般地指文学要研究社会的人,研究作为社会关系体现的人,而且,作为文学特殊的要求,要研究人的感觉、感情、情绪的世界。社会的人,他们社会关系的种种变化,很大程度是通过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变化来认识的。因此,《瑞雪丰年》塑造出了严丰年、颜惜禾、王五爷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晓光生于1990年,201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位青年作家,对文学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瑞雪丰年》有古色古香的味道,没有文化底蕴的人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我切身感受到了晓光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对古籍经典的欣赏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夸夸其谈。我对他实话实说:“通过认识你,我改变了对青年人的偏见,文学事业后继有人。”
    入冬之后,我去宾县开一个文学会议,会后晓光约我去他家做客。两个房间几乎堆满了书,横七竖八地到处都是。他房间的凌乱让我对他肃然起敬,真正的读书人是不讲章法的,读书时可以信手拈来。晓光的床上放着一台小型的播放机,他说自己在入睡前一直有听评书的习惯,差不多天天听,这样的业余爱好与我不谋而合。关于讲民国的评书,他更是耳熟能详。《瑞雪丰年》中的确有评书和章回小说的悬念,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作者创作《瑞雪丰年》有三个源头:一是他在大学时遇到一位老师,时常激情昂扬地给他讲述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行行色色的人物故事;二是他长期听评书所受的熏陶;三是他读了大量的通俗文学书籍受到了启发。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瑞雪丰年》是一部通俗历史小说,其中描写的民国历史,是活的历史,不是死的历史,活的历史只能在人的生活里去寻,不能在故纸堆里去寻。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在历史上,有的最初流传的文字粗糙,经后来的大作家重新编写,成为新的通俗文学。如在《三国志评话》基础上写出的《三国演义》;在《三藏取经诗话》基础上写出的《西游记》;在《宣和遗事》基础上渐渐演变的《水浒传》等等。
    也有人说晓光是个还没成家的小孩子,没有经历过民国生活,怎能写出《瑞雪丰年》呢?论及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不能不让人回想起姚雪垠的多卷本《李自成》。姚雪垠是把生命奉献给历史小说的大作家,他去世后不久《李自成》全部出齐,从而为几十年的马拉松式的创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当代作家刘斯奋的长篇小说《白门柳》,书写多灾多难的明末社会,但着眼点并不在于反映民族的历史遗恨,也不热衷展现动乱年代人们的悲欢离合或阶级冲突,而是重点揭示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的诞生及其具体体现。这种民主主义思想,才能够体现人类理想和社会进步。《瑞雪丰年》和《白门柳》有异曲同工之处,作者不去评价历史,一读小说就能读出人物个性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梁晓声在序言中说:“《瑞雪丰年》是一部以反映民国、抗战、革命的大背景为前提,描写富商间的尔虞我诈,在国之危家之破的紧要关头,人们的灵魂扭曲、蜕变,最终经过灵魂洗礼的人们,用正义之壮举投身革命,迎接新中国即将到来的曙光。”这部小说坚守思想品格和艺术情怀,在对历史考据的基础上,展开文学想象进行创作,弘扬了正能量。
    《瑞雪丰年》尊重历史,在这个大前提下,张开想象的翅膀,一系列人物栩栩如生。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小说创作,晓光坚持历史小说的创作原则和品格,向读者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瑞雪丰年》经过作者的巧妙安排和叙述,人物故事感人至深,曲折细腻,许多细节到了可触可摸的程度。这部小说以感情戏开头,但重点并不在谈情说爱方面,不靠那些低级趣味取悦读者。严丰年与颜惜禾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既是社会造成的,也有个人原因,剪不断,理还乱。
    在历史事件的描写上,《瑞雪丰年》采取了现代的叙述方式,吸收一些新的表现手法,又不失评书和章回小说的内涵。主人公严丰年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特工,如同王五爷、安再年、陈莹他们一样。正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使得他们在那个慌乱年代,用生命和信仰,将革命的火种一点点播撒开来。
    《瑞雪丰年》是一部有文学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小说,一方面不忘历史,一方面开辟未来,具有鼓舞人心的大情怀和艺术性。
    (《瑞雪丰年》,张晓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