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家人的温情对话》:探寻渐行渐远的家庭文化

 


      

究竟应当传承给后代什么?在中华文明中,家庭的文化功能尤为重大。在改革开放前,家庭这个建筑于血缘上的社会单位内部,一般是家庭成员较多,父母挣钱持家,子女们尊老爱幼,相互帮扶,长大了各自外出劳作,一旦挣到钱便返乡探亲团聚。中国家庭文化的底气和厚重,大多都保藏在这些传统的世家中。而在如此物欲横流的今天,由于家庭文化的残缺,事情逐渐在走向反面。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家庭文化上的缺失会形成更加尖锐的挑战。类似复旦校园投毒等案发生引发的忧思,所谓的“狼爸虎妈”及“鹰爸”在家教上的极端,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等问题已上升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正好,在此背景下,《一家人的温情对话》一书面世。在信息化时代,作者通过以传统的纸质家书为媒,坚持探寻构建“对话、尊重、理解、共同成长”的家庭文化,为读者提供了这部厚重的传承家庭文化的家书。为一些“问题家庭”中受“困惑”的家长及“狼爸虎妈”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家庭教育思路。
    该书是由家长与孩子之间多年的往来书信集结而成的。信中谈论的大到立身做人、爱心、孝心、学业及名利前途,小到吃喝穿戴,家长里短的悄悄话,一家人有事商量,无话不说,即便相互有点磕磕绊绊,也是互商互谅,能“化干戈为玉帛”。顺着书信的时间和内容的脉络看,当初两代人也曾出现过冷战。而冷战等于逃避,逃避又于事无补。既然深坑就在跟前,跳进去是不理智,绕过去是不明智。为了缓和矛盾,首先是家长采用传统的老手段给女儿写信。写信能使人心如止水,气定神闲,便于梳理情绪,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由此,一家人开启了多年来你有来鸿,我有去雁,字字入理,句句中肯的往来通信。逐浙地家中少了怨气,多了和气,出现了温馨宁静。这看似老套的传统书信成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心灵鸡汤。对此,著名作家曹乃谦在《序言》中说到“从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正经过日子的‘人家’!我觉得他们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因为,他们找到了一条很适合他们一家人过日子的‘好家法’。”
    是的,在电子传媒盛行的当今,能坐拥书信,分享“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古典情怀,应是十分难得和幸福的事情。那些去向不明的日子、那些源自心灵的私语,唯有书信可以见证。父母的信中说到:“定期与你书信往来是莫大的幸福,一家人身居两地,情发一心,交流思想,相互支撑,写信时那种开放思维,沉淀心灵,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远比声音更持久,更让人有所获、有所得。你的见闻体验能让爸妈跟上时代的步伐;脉脉的亲情会让你更上进、更珍惜、更懂得感恩。”此外,写信也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联系方式,也是自己在同心灵交流。时下“要想孩子不‘坑爹’家长先要学做人”已成为很多过来人的共识。对此,作者也说:“我们在教子的同时,也很深刻地对自己如何做人、做好人进行着反思,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人生。”真的是这样!家书,承载着父母对子女的一份牵挂、一份希望;也承载着子女对父母的一份依恋、一份理解。信中流淌的爱不会渐行渐远,只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历久弥坚。
    再往深里看和想,该书虽然是一本私人家书,但是它对探讨当代家庭教育、探寻家庭文化重塑及正视两代人观念意识的显现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它不仅仅是纯粹给家长或学生查阅的信件,包括该如何交流沟通、认识学习、探讨方法及总结经验教训等;书中还包含了不少意识形态话语,如对人生价值、社会风气、大学生就业难、2008年奥运会、“5.12”汶川地震等社会问题的分析及他们各自的思想认识、观念立场的表态等。其中,有些东西是以一种非个人色彩的话语进行表达的,记录下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些印记。他们的内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就是书里所呈现出来的那样呢?提出这个问题,看似无关或不得体,恰好相反,这些都是挖掘书中可能潜藏着另外有重要价值的思维引导。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当好父母,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艰苦困难的事。”他认为父母对待子女,最重要的心态便是“解放”二字,“教给他们自立的、独立的生活能力。”非洲也有句古老的谚语:“预见了未来,也就没有了未来。”而我们现在何止是在预见孩子的未来,我们是在决定孩子未来。让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不是由大人决定的,而应该是由孩子自己选择的。大人的职责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引导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作者为此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作者中的父母分别是警察和医务人员,试想,他们对自己的孩子都缺乏爱心,对自己的子女都教育不好的话,又怎能去人性化执法和为患者服务?他们如果没有广博的爱心、痴迷的情怀和淡定的坚持,很难想象能写成该书。而该书所展示出的家庭文化,从一个侧面能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中书信的不凡魅力。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们谁都仿佛有一大堆经验,却谁都似乎没什么经验;谁的经验仿佛都可以复制,但谁的经验都不太适合彻底的“拿来主义”。事实证明,只能是借鉴而已。通过阅读品味该书,能够钩起我们对传统家庭文化的回忆,唤醒我们重塑家庭文化的信念,关注并抓住我们自己身边的“精神财富”,真正找到隐藏着的但适合我们自己的家庭幸福。
    ——内容简介——
    近日,中国文联出版社隆重推出由某市公安民警朱源、医务人员杨小芬夫妇和其女儿朱艳红一家三口人联名撰写的家庭教育图书《一家人的温情对话》。该书由被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称为“一个真正的乡巴佬”作家、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者、著名作家曹乃谦命名并作序推荐。内容如封面设计的信封,鸿雁十三载,洋洋十八万言,字字句句都是爱。朱源夫妇通过纸质家书这一传统的沟通形式对女儿进行“远程家教”,女儿也主动写信回应,就此一家人进行“温情对话”。在当今,这是一本久违了的、难得一见的通过书信传递正能量的好书,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人性化的、自省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当今的年轻父母极有借鉴意义。
    ——推荐理由——
    现在的年轻一代人,已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有多少人还有耐心坚持和家长去进行这种传统的书信交流呢。朱源他们一家人中,中生代的家长与身处青春期的女儿能够前后坚持这种纸质书信往来十多年,实在是不容易。
    ——曹乃谦(著名作家)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家庭教育跟学校并驾齐驱,提升教育幸福指数,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从本书中,我们看出了作者在探索改善家庭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李节仁(知名教育专家)
    两代人通过书信平等对话,从学习、考试、交友、做人到职场困惑、婚恋问题等等,开诚布公,无所不谈,书中包含了很多生活化的细节,真实,生动,感人,让人印象深刻。                          
     ——陈秀娟(中学高级教师)
    家长不能总是在孩子面前摆架子,而要学会和孩子平等沟通,耐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朱源一家人采用传统书信沟通,避免了两代人在观念与思想上的“短兵相接”,对我这个当家长的启发很大。
                                 ——李东洲(一位读过本书中家书原件的家长)  
    书名:《一家人的温情对话》
    作者:朱源  杨小芬  朱艳红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版次:20131月第1
     


      

《老爸的心愿》

退休钳工梁德全和退休的副局长付国祥住进同一病房。由于两人生活习惯和性格的不同,发生了很多争执。但随着接触的深入,他们成了无话不说的老哥们儿。
    老梁的病打破了三个子女原本安宁的生活,为了住院费,三个家庭开始猜忌争吵。
    老梁有几个愿望,一是找到初恋情人菊英;一个是去新疆看看大儿子。在老付的帮助下,老梁逐一实现了心愿,其间有矛盾,有悲喜,有子女的不理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