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读史使人明智 窥斑可以知豹

读史使人明智 窥斑可以知豹
    —————————《台海风云》读后感
     
    台海局势向来是国人关注的时政热点,不仅政界关心,民众也时刻牵挂。无论历史上台湾海峡曾经怎样的波谲云诡,现如今两岸关系的走向却已日益明朗,今天小三通、明天大三通,今年6月国家旅游局又正式启动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让人感觉久滞天涯的游子不久就要归乡。在这个时候,作为惯例,就会有人来为大家做一下历史的回顾、甚至“档案解密”。
     
    《台海风云》大体就属于这样的读本,看它的副书名就可以知道:“20多位部长级领导口述,海峡两岸重大事件纪实”。作为历史亲历者的讲述,往往会让我们得知那些平常人所不能接触到的内幕与现实,还原历史以丰满血肉。于是历史不再是教科书和新闻纸上的俨然高挂,而是活生生人间烟火的演绎。古语说:“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可以从那些亲历者的见闻、情意、感知中探测到时代的脉动,和历史的因果。令我们感兴趣的大概正是这脉动与因果。
     
    全书从国民党败退台湾开始讲起,讲蒋氏家族的不甘与密谋,讲针尖对麦芒的外交博弈,讲数次情势有如箭在弦上的“台海危机”,讲冰冻时期志士牵线的两岸间的勉力沟通。所关历史大势,早有定论,我们在此看到的是推动历史向前演进的那一个个个体的人。正是这些人造就了这段历史,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走势。作为一个观者,我对历史的“大势”并不热衷,我感兴趣的是那些造就和影响了历史的人。他们是怎样的人?他们有着怎样的情怀和自我认识?是什么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决定?他们是否对自己所造就的“历史”有某种自觉?从这本书中,以及那些与其类似的作品中,我们大概可以发现一些可堪玩味的线索。
     
    抛开书中所涉历史事件和其他事关大局的人物不谈,我在书中找到了一个不期而遇的鲜活点,矛盾人物蒋经国。首先吸引我的是书中对他随家人赴台前陪父亲在老家过春节时所写的一段日记的摘录:“农历元旦,黎明即起,在溪岸四望山景。念一年又过,来年如何,实难想象;更不知有多少人在痛苦和忧愁中度此年节。”飘零之感溢于言表。这让我惊讶,一般来说政治人物给人的印象都是青铜器铭文符号般的存在,如此易感又不惮于自我暴露的大概只有艺术家。后文曹聚仁对他的评价更是燃起了我对此人生平及命运的探究欲:“说起来,经国正是哈姆雷特型的人物,他是热情的,却又是冷酷的;他是刚毅有决断的,却又是犹豫不决的;他是开朗的黎明气质,却又是忧郁的黄昏情调。他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他是他父亲的儿子,又是他父亲的叛徒!”
     
    于是,百度之,发现此君果然是奇人。他年少年时代曾赴苏联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并没因此与家族决裂,后来成为他父亲的得力助手;在台湾从政时大力推行民主改革和经济建设,同时不忘为两岸的和平对话谋求通道,可谓终生都在家国命运与个人情志之间寻求着一种妥协和平衡,大概是为了在不悖天命的同时又不丧失本心。这样的人令人感到一种真实的亲切,是读史所见的鲜活者,一种额外的馈赠。他们的轨迹让人知道,即便是被时代的洪流所挟裹,为家世命运而掣肘,一个人还是可以追求并保有他自己的理想与人生。
     
    这大概就是我阅读本书的价值所在。在为历史立此存照的同时,还能为读者截取一些鲜活的片段,让人知道历史的大幕后还掩隐着一颗颗生动的心灵,这心灵有情感有血肉,与历史上曾经的那些风云变幻遥相呼应。历史大势与因果演变永远是外显而泯灭个性的僵死条文,而期间遭逢乱象、际遇无常、困惑、思索并抉择着的鲜活个体才令人感佩。而如果一本书读过后能在你心中留存一点东西,或者促使你进行又一次的探寻,那么,这本书也算是功德圆满。而这也正是我想对本书做出的评价。如果你恰巧想了解台海风云的前生后世,并想要遥想、还原彼时的人物与情境,那么,这本书可以是一个可观的参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