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的故事》:独对世界,关乎成长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7:11:25 文艺报 于文舲 参加讨论
2015年,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因执导电影《狼图腾》被中国观众熟知,影片对狼性的挖掘,对原始而神秘的人情风物的描摹,都令人惊叹。实际上,让-雅克·阿诺的影片与动物和自然结缘,早在1988年《熊的故事》就开始了。相比《狼图腾》以人的视角去体察和阐释动物精神,《熊的故事》做得更加决绝,它直接以动物的视角进行叙述,由一只小熊关照整个大千世界。对于小熊来说,“人”不过是它所面对的这个陌生世界的又一个陌生的部分,是与树木花草、青蛙蝴蝶差不多的“异类”,仅此而已。而重要的意义在于“面对”本身。无论面对新事物、新同类还是人,小熊每一次与陌生的相遇,每一次把陌生转变为熟悉的过程,都是“成长”的应有之义。这是一个关乎成长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小熊的妈妈就被山石砸中,意外身亡。在这样的情形下,小熊内心强烈的情绪通过一系列动作精准地表现出来:它先是触碰母亲的身体,接着试图以己之力搬开巨石,失败后,它只得蜷缩四肢依偎在母亲身边,身体剧烈起伏。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悲伤,也容易引起共鸣,然而在这之间,还有一个看似反常的动作,就是抓蝴蝶。刚刚目睹了母亲的死亡,束手无策的小熊怎么还会有心思抓蝴蝶呢?其实这可以看作一个隐喻。充当小熊和世界之间那个“中介”的母亲消失了,小熊必须与世界建立直接的联系。这就是它的第一次“面对”。这个时候,恰巧飞来的蝴蝶似乎代表了整个世界,它以最陌生也最新奇的面貌出现在小熊的生命中。小熊向蝴蝶伸出爪子,在那一刻,它对世界感到了惊奇,这种发现渗透进它的天性里面。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小熊的探索、尝试、模仿,即使在某些危急关头,也多少带着些好奇的游戏色彩,时而令人忍俊不禁。 惊奇是面对世界最天然也最诚恳的姿态,但只有惊奇显然是不够的。接下来小熊就遇到了陌生的同类、一只被猎人所伤的大灰熊。大灰熊身负重伤,正怀着满腔对人类的仇恨,伺机报复。为了接近这位脾气暴躁、态度冷淡甚至极不友好的同类,小熊想尽办法,做了各种尝试。这里出现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也就是让小熊最终得到接纳的动作——它伸出舌头,轻轻舔舐灰熊的伤口。伤口充当了联结点,而这一次,小熊面对的“世界”变得愈发具体,联结也更加紧密。小熊头一次意识到,世界并不只是顺理成章出现在身边的事物,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东西需要自己去结识、去争取、去努力。当然,要去爱。离开妈妈以后,小熊在陌生的同类这里重新体味到情感的力量,这使它的“面对”有了回应。 与灰熊亲近起来不久,由于猎人的介入,小熊再次陷入形单影只的境地。面对人类是小熊成长中一个巨大的难题。虽然对它来说,人只是诸多威胁的其中一种,但这个威胁显然太过强劲、太过复杂而且不确定。在这里,影片的叙事也相应复杂起来,而最富有意味的,其实是这一切的结果:几番周旋之后,猎人感念灰熊不杀之恩,放走小熊,出了山林。画面中,小熊望着猎人远去的身影,追上两步,又后退两步,小背影在苍茫的天地间显得格外孤零零。它举起爪子,半缩着,身体因为用力而有点扭曲。猎人没有伤害小熊,还让它尝到了香甜的牛奶,甚至“弥补”了它对妈妈的思念,他们也许算不上“坏人”吧?至于绑在脖子上的绳索、成堆的熊皮、故意的戏弄以及随时待命的子弹,懵懂的小熊还并不能理解。而比这些都更明确的是,离开这几个人,灰熊也不知所踪,小熊便又孤独无着了。它尝过那种滋味。幸好,伫立超越了一切行动,它没有追上去。人类展示给小熊的世界,那么丰富又那么难以琢磨,这里面超出情感的部分,需要甄别,需要克制,需要与世界拉开适当的距离,再去体察。 从发现世界到亲密无间再到保持距离,《熊的故事》就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新生命不断与世界建立联结、调整关系的故事。在这个意义上,熊和人似乎并没有多大差别。就艺术来说,以动物作主角,去除多余的言语,强烈的情感波澜都埋藏在行动细节中,这无疑增加了影片的内在张力,使叙述有力而有节。对于小熊和它的世界,我们忽而感同身受,忽而又貌似清醒地跳脱出来,老老实实做回“旁观者”。我们为它动容,也试图在它的故事中辨认出世界本真的模样,见出成长所共有的秘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