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幸福的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过:人们的财富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再增加财富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快乐要靠物质之外的心灵生活来获得。古今中外的无数伟人大师都曾经探讨过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幸福是一种能长期持续的快乐感觉。但怎样获得这种感觉,却成为人们历久弥新的永恒困惑。在当今物质越来越充裕的时代,这种困惑越来越普遍了。读了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写的《幸福的方法》,你会发现:原来获得幸福有很简单的方法。
    沙哈尔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和心理学系,现在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率排名第一的课程——“积极心理学”的讲授者。在《幸福的方法》中沙哈尔首先从自己的切身感受谈起。十六岁那年,他在以色列全国壁球赛中夺冠。夺冠那晚他坐在床上,尝试着再回味一下那无限的快感。忽然间,那胜利的感觉,那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了。他的内心忽然觉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他觉得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他将到何处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幸福?这恐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的感觉,不同的是,沙哈尔对幸福问题不断地追问和思考,终于弄清了什么是幸福和找到了追求幸福的简单方法。
     沙哈尔观察到人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幸福型。他发现忙碌奔波型相信的是“到达谬论”——认为在达成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便可以得到幸福。享乐主义型的症状叫做“漂浮时刻”——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未来的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一种误读现实状况的情形——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最后这种最可怜,他们就连前两种谬论中的快乐都得不到。
    忙碌奔波型的错误观念在于,认为成功可以为他们带来快乐,他们感觉不到过程的重要性。享乐主义型的错误则是,他们认为只有过程是重要的。虚无主义型同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他们对生命已经麻木了。忙碌奔波型是未来的奴隶;享乐主义型是现在的奴隶;而虚无主义型则是过去的奴隶。
    沙哈尔经过长期思考,给幸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真正的幸福,需要人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这个定义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过程、经历和感受。有了“有意义的目标”,也就是正确的价值观,人才会有持续努力的原动力,许多人空虚无聊,就是缺乏这种目标。坊间流行的“成功学”往往把目标定得过于窄化、物化、外在,似乎只有获得世俗看重的权、钱、名的成功,才会幸福,无数事实已经否定了这种观念。其实,“有意义的目标”应当是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优秀的人必定有丰富的心灵生活,其他外在的成功是附带而来的。即使没有获得这种成功,在努力成为优秀的人的过程中,就会获得持续的快乐的心灵感受,这本身就是幸福了,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沙哈尔给我们指出了获得幸福根本又简单的方法:在安静的情况下,去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个人或整体的,以及重新排列顺序,注重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沙哈尔深入又浅出地指出:要改变看法和重新排序,必须从自己心灵内部开始改变,不要指望跟随一个保证自己福祉的独裁者。改变自身的关键,在于创造规律。创造规律需要做的是在一定的时间上有一定的行动,而它的原动力则是价值观。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干净和整齐是一种价值,所以类似刷牙这种习惯就成了一种规律。如果我们能把幸福看成是价值,下一步就是要在幸福身上建立相关的规律。
    他给了人们很多具体的指导,其中最启发我们的是:微小的成果,要比野心勃勃的失败好得多……成功像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的。沙哈尔告诫我们:不要问自己“何时才能快乐”,而要问“如何才能快乐?”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善于在向有意义的目标努力过程中,时时发现和体验到快乐,这种持续的快乐就是幸福。
    大道至简,原来幸福并不神秘,也并不难获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