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民谣:京油子卫嘴子比不上黄县鬼子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37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过去在生意场上,黄县(今龙口市)人与掖县人、蓬莱人一起在东三省得了个“掖县鬼子,黄县嘴子,蓬莱腿子”的雅号;跟北京人、天津人一起在北京城则被编成了“京油子,卫嘴子,比不上黄县鬼子”的民谣。这其中的“黄县嘴子”意思是说“黄县人能把死人都说活了”,可能是老辈人对商界的尔虞我诈深恶痛绝,也可能是在贸易往来中深受其苦,直到如今依然有人对老黄县人的这种商人习气存有偏见,其实正是由于诸多的老黄县人外出经商做买卖,才使家乡赢得了“金黄县”的盛誉。 据当年在北京经商的老年人讲,明清时期京城里的买卖人挺多,但以北京人、天津人、黄县人为盛,民谣里所说的“京油子”是指久住北京,阅历多熟悉情况,而老于世故的油滑的人。这些当地人见过大世面,做过大买卖,有的人能把东西卖进皇宫,甚至于送到皇帝手里。 “卫”指的是天津卫。明代“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明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开始筑城卫戍,是京师东南转漕戍守重地。天津话既自由活泼,又有韵律节奏,说“听天津人说话,就像听唱曲儿一样”决不为过。这里说的“卫嘴子”是指天津人做买卖会说,把自己的商品夸得天花乱坠,直到客户满意为止。称其为“卫嘴子”,既有善于言辞,能说会道之誉,更有言而无信,言过其实之嫌。 “黄县鬼子”是说在北京生意场上的黄县人,善于动心计,能应付市场的急剧变化,亦含诡计多端的贬意。黄县人在北京主要是开粮店。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北京城里人口逐年增加,四乡虽盛产米麦,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不得不依赖于远近各县,甚至江南水乡,一时间路载漕运十分兴旺,于是米店粮铺应运而生。明末清初,黄县一马姓人家在朝阳门里开设了黄县人在北京最早的一个粮店。到了清朝中期,又有人在鼓楼大街开设了西天成粮店,此后永泰、天增、永和、万裕厚等粮店相继开张。这些经营粮食的店铺由于大都是代客买卖,因而本身并不需要雄厚的资金,所讲究的是信用,另一个便是交际手腕,这也是外乡人说黄县人“鬼”的一个主要原因。到了二十世纪初年,黄县人审时度势,安装了先进的面粉机械,可以自己生产当时被称为“洋面”的小麦面粉,其规模相当可观,像万裕厚、长顺、永裕、聚成永等都是当时北京有声望的粮店。据相关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共有1500多家粮店,属黄县人开设的就有200多家。 古老的北京城当年商贾云集,诸强争雄,在起伏的商海中究竟孰弱孰强,细细品味“京油子,卫嘴子,比不上黄县鬼子”这支有趣的北京民谣,便“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丽水鼓词
- 下一篇: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族民歌 诗经《国风 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