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快乐+意义=幸福

在南非,曾有一群为反抗种族隔离而奋斗的人,他们有强烈的使命感,生活艰难,却觉得人生充实美满。之后,随着种族隔离政策的结束,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当年的这群奋斗者转身成为政府官员,而恰恰是在胜利的狂欢后,他们开始感到厌倦、空虚和无所适从。无独有偶,书中泰勒谈到自己十六岁的一次经历,与此极为类似。那年,他在以色列全国壁球赛中夺冠。晚上当他坐在床上,尝试着再回味一下夺冠的喜悦。忽然间发现,那种胜利的感觉,梦想成真的那一刹喜悦都消失了。内心甚至感到空虚、迷惘,甚至是恐惧。这些变化引起家泰勒的反思和思考。
    他把人分为四种: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幸福型。享乐主义型即为了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注重眼前的快乐,不为任何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而担忧;忙碌奔波型是为追求未来的目标,牺牲眼前的幸福;“虚无主义型”则是丧失了对生命的希望和欲望,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对未来也不抱期望;以上三种人生,在泰勒看来,犯的是同一种错误,那就是“坚持自己对幸福的偏见”,“享乐主义型”信奉的是及时行乐,“忙碌奔波型”信奉的是“到达谬论”,“虚无主义型”本身即是谬论,是对现实的完全误读,认为无论怎样都不幸福。而“幸福型”的人才应该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既能安享当下,又可以通过此刻的行为获得更好的未来。
    泰勒将幸福定义为“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前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的,一种未来的利益。真正的幸福,是人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为了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乱转,而是尽情享受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美好。泰勒在研究中发现,很多癌症病人在与死亡抗争的过程中,却意外跨入了新的人生境界——他们不再看重琐碎的事情,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控制权,放弃他们不愿意去做的事,加强了与家人及朋友之间的沟通,全然活在当下,而不再是过去或是将来。由此可见,我们不幸福的根源,就是我们自身。同时,泰勒也指出了获得幸福简单的方法:对事情事重新排序,增加想要做的事和减少不得不做的事;培养记录幸福的习惯,如每天开心的事情,需要感激的事情,被肯定的事情等;放慢生活节奏,简化生活方式等等。
    书中一句句良言,像是一张张带我们走进幸福大门的指路牌,追求幸福的过程,就像是在品一瓶美酒,不要着急一口喝光,细细品尝,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更会让人感到满足和幸福。让我们告别过去的偏见,反思自己的现状,对幸福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成功并不一定要以牺牲幸福为代价,我们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同样是觉得快乐而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