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食·三餐(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51 中国社会科学报 newdu 参加讨论
能证明实行三餐制的,就是文献中出现了“三餐”一词。 日三餐制何时出现?有人说“古已有之”。《庄子·逍遥游》:“三湌而反,腹犹果然。”“湌”,即“餐”。但此“湌”是动词,“三湌”犹“三食”,吃了三次回来肚子饱饱的,不是指一天之内如此。再说,上古无中餐词,此“三湌”更不可能指一日三餐。 据调查,在汉代以后,渐渐有了指中餐的词,但在“饔飧”“朝夕”之外,并没有专门的“三餐”一词,故只能看作日两餐制向日三餐制的过渡时期。 真正代表早、中、晚三餐的“三餐”,始见于元代。同时出现了量词“顿”,“餐”与“顿”文白并用。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三折:“这秀才,刚好谒僧堂三顿斋。”无名氏《陈州糶米》第三折:“一日三顿,则吃那落解粥,你便老了吃不得。”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分付官家的嬷嬷,一日送三餐茶饭去,则与小姐食用。”同剧第三折:“但我三餐粥饭尚不能勾完全,这一路盘缠出在那里?”贾仲名《玉梳记》第一折:“每日家三餐饱饭要腥荤,四季衣换套儿新。” “三餐”“三顿”,指一日三次定时吃饭食,这是三餐制的标志词。 看来,辞书当列“三食”,释:三次进食。列“三餐”,释:三顿,三次定时的饭食。餐,量词。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荼到茶 有关茶起源的故事
- 下一篇:闲话上海闲话里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