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山西晋语量词“个/块”的地理分布特征(4)


    4.2.2 中条山脉南北读音不同
    汾河片个体量词也有“个”“块”两类读音,“块”类读音分布在洪洞、襄汾、绛县、闻喜、运城、永济、河津、万荣、乡宁9个方言点。除乡宁1个点以外,这些点的平均海拔660米之下,⑤如表六所示,处于狭长的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的中心位置。乡宁平均海拔在900~1500米之间,但该县西部与关中方言临近黄河沿岸地区海拔只有500米左右。可见,汾河片地势较低县市至今仍保留“块”类读音的特点。
    
    刘勋宁(1995)曾指出:“晋语正好在500米以上的台地上,东一半的山西境内贯穿着太行山、吕梁山,是有名的‘地无十里平,出门就爬坡’的地貌,只有汾河下游是谷地,恰恰这一谷地属于中原官话。”在吕梁山脉、中条(太岳)山脉包围的临汾、运城盆地,由于没有高山阻隔,自古就与关中方言连成一片。我们可以推断,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古晋语量词“个”读合口复元音特征(即“块”类读音)从这一片区域由南向北推进,受到吕梁、太岳山脉的阻隔无法前行,只能顺着临汾、运城盆地北上,影响太原盆地腹地,直到被恒山山脉阻隔北上的步伐。
    4.3 舒声促化现象集中的历史原因
    山西晋语“个/块”读音舒声促化分布在吕梁片、大包片和上党片三个地区,而且分布较为集中,这一现象可从该地区历史归属上追溯原因。上党片“个/块”舒声促化主要集中在长治、沁县、襄垣、黎城、潞城、屯留、长子、平顺、壶关9个点,这些点除沁县外,自元代均属同一州府管辖,《潞安府志》(1770年)记载:“至元年以录事司并入上党县,领七县:上党(按:长治)、壶关、长子、潞城、屯留、襄垣、黎城。”张纪仲(1992)考证:“明嘉靖七年(1528)析潞城、壶关、黎城地置平顺县。嘉靖八年(1529)升潞州为潞安府,所辖与元相同,仅增平顺一县,清代因袭明制。今属长治市。”可见,上党片的舒声促化主要集中在自元代以来的“潞安八县”区域。武乡、沁县、沁源三县今与上述8县同属长治市,但读音不同,与其历史上行政区划不同有关。张纪仲(1992)考证元代武乡、沁县(铜鞮)、沁源属沁州,“明代洪武二年,沁州升为直隶州,治沁县,领沁源、武乡二县,清代因之”。今沁县、武乡2个点读“个”类开口型,沁源读则“块”类读音。沁县“个”的促化读音应是受周边长治、襄垣、黎城等地方言影响所致。
    吕梁片量词“个”舒声促化的读音主要集中在临县、离石(今吕梁市离石区)、柳林、方山、石楼、隰县(白读)6个点,这六点在地理上有一个共同特征,都位于吕梁山脉以西。吕梁山脉以东的汾阳、汾西、蒲县读音与并州片同为“块”类。大宁、永和虽位于吕梁山脉以西,但是却表现出与东部相同的特点,未发现量词“个”的促化,这与大宁、永和2县历史归属有关,据清康熙年间《隰州志》(1710)所载:“明洪武二年,并隰川县为隰州属平阳府,领大宁、石楼、永和三县万,四十二年改石楼属汾州府,领二县,国朝因之。”其后,蒲县也归入隰州所辖(张纪仲1992)。今4县读“块”类读音,反映的是古隰州的读音。今隰县受吕梁片影响而读音促化,蒲县则受到汾河片方言影响,文读表现为“个”类读音的官话特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