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坐在泉水边读的中国史

 


      

《中国历史与文化入门》,[美]斯科特·摩顿、卢其敦著,陈西帆、顾歆悦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10月版,28.00元。
    外国人写“从尧到毛”的中国通史其实并不少见,但多数偏于学理性的论述。无论是书籍内容,还是写作方式,似乎都高高在上,少一些人间烟火风味。面对现今社会对简明通史著作的迫切渴求,对普通大众来说,它们大都难以卒读。
    相比之下,摩顿的书,好像是在瑟瑟寒风中的一座荒江野屋,熊熊的火堆旁,一位白皮肤、高鼻深目的乡野耆老,手捧一壶暖茶,娓娓道出的故事。摩顿前半生是一位传教士,奔波于苏格兰、中国、美国等地,后半生则遁入象牙塔,先以知命之年入爱丁堡大学研习中国哲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美国大学担任教授,开始学术研究。所以,本书既有传教士布道晓谕时的简明朴实、平易近情,也有学者的严谨求实、深入腠理。书中,作者在古希腊战神阿瑞斯与关帝爷之间发现了通性;弥勒佛与弥赛亚原来不仅都姓“弥”,在东西方神界的地位也相仿佛;《西游记》成了东方的《天路历程》,大约同时塑造了各自奇幻的神话世界。与学院派著作迥异的草根气息,让本书更像一本泉水边上的读物。无论是谁,闲暇时刻,俯首拾起,不仅能感受中国历史文化,还能领略西方近似的历史现象与文化传统。
    毫无疑问,摩顿也是一名中国文化的表述者与转释者。但作者更重视中西异同的比较,而不作高下轩轾的判断,尽可能展示“最基本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社会的潜在精神状态”,形成了“更为客观、公正的中国观”,从而有利于世界及中国更深入地发现中国性(Chineseness)。比如作者注意到,与古代西方崇尚诡辩不同,古典中国较少强调辞令,更重视书面辩论。换言之,中国文明是高度依赖书面文字的。这是十分敏锐的观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摩顿对中国历史文化始终抱持着高度的温情与敬意。从书中对中国山水画深入浅出的解读,从对美国、日本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中国书画作品收藏的了如指掌,从向私人收藏家搜罗艺术品图片的不遗余力,都可以看出他对中国艺术的热忱与痴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