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圈外·视野 >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016年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倡导开展全民阅读10周年。基于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谈论这样的话题,既有意义,也十分必要。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文化传承的钥匙和文明进步的阶梯。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是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有人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关乎国民素质,关乎综合国力,关乎民族未来。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和近几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写入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学习放在“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的高度加以强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有崇文重教、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在福建,更有“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古训。正是历代先贤对知识的憧憬和对文化的重视,使得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并不断焕发出耀眼的光彩。但也应当看到,读书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得到任何人的尊崇,且不说“文革”时期“读书无用论”的干扰,就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诱惑的增多,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他们重利忘义,奢靡骄逸,身上的铜臭味越来越重,书香味越来越少,对社会风气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人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和各种困惑中又变得浮躁和茫然,以致难以静下心来潜心阅读,认真思考。在不久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民阅读指数调查显示,成年人的阅读率明显低于未成年人。从纸质图书年人均4.58本的阅读量看,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在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全民阅读的风气正在逐渐形成。我省在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中,通过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及打造“书香八闽”活动品牌和营造良好氛围方面作了积极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应当承认,当前社会上读书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就阅读本身而言,浅阅读多,深阅读少,被动阅读的多,主动阅读的少,会阅读的多,善阅读的少。因此,通过倡导全民阅读,让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风气,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读书意义的认知与自觉。既要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书香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家庭。特别要发挥“书香之家”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读书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出版发行单位多出好书、多卖好书、多荐好书,多提供便捷的阅读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要在制度设计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并通过创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体验读书的快乐。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要把读书学习看成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克服“本领恐慌”的重要途径,以及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增强党性锻炼的有力抓手。要通过言传身教,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勤于学习,热爱读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愿阅读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这个社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作者单位: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