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11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陆俭明 参加讨论
四、国人形象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播,一定的宣传当然需要,但最后能否达到如愿以偿的有效传播,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他人是否需要,海外各国是否需要;二是文化自身对海外各国的吸引力、感染力,国人形象对海外各国是否有吸引力、影响力。后者是达到有效文化传播的关键因素。 最近听了李宇明教授在复旦大学所做的一个题为“汉语传播的国际形象问题”的报告,很受启发。李宇明教授说,18、19世纪直至20世纪“二战”前,法语几乎成了国际通用语,特别是在各国上层人物和知识阶层中。原因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笛卡尔等创造的灿烂的法国文明让人羡慕。“二战”后,法语逐步为英语所替代,英语几乎成了国际通用语。是什么吸引世界各国都转向学英语?是现代化、国际化造就了英语的实用性。“实用战胜了高雅”,于是英语几乎成了全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的无形的支柱。李宇明教授所说的情况值得我们深思。汉语要有效走向世界,中华文化要有效向国际传播,就得靠我们国家、我们国人的形象。跟我们自身直接相关的,就是有赖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出访的中国人和我们的汉语教师自身的形象,包括言谈举止。出访的中国人和我们的汉语教师就是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就是中华文化的窗口与镜子。可是目前我们有些国人、有些汉语教师在海外的表现,实在与我们国家和平发展的整体国家形象极不相称。那些人在海外不遵守当地的规约和习俗,大声喧哗,随地扔垃圾,处处摆阔,有意无意地呈现某种傲气和霸气,等等。这怎么能吸引世界各国来学习汉语、来了解、享受中华文化?不错,现在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正如李宇明教授所指出的,这是由中国腾飞的经济、中国的“经济红利”所吸引的。然而这只能吸引少部分人。所以李宇明教授强调指出,汉语和中华文化要向世界传播,首先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李宇明,2014)我非常赞成李宇明教授的这些意见。确实,国人形象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 注 释: [1]《博雅汉语(准中级,加速篇Ⅱ)》(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十四课《采访孔子》,就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编写得不错。 [2]2005年某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教材中,有篇课文名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课文中有这样的话:“事实上,在今天,西方文化已经呈现出强弩之末的样子。……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世界,出现了很多威胁人类生存的弊端,比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全球气温变暖、淡水资源匮乏、森林被过度砍伐、江河湖海受到污染、动物物种不断灭绝、新疾病频繁出现等等,所有这些都威胁着人类的发展甚至生存。21 世纪应该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这样的言辞明显含贬损之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