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主题,我想大致有三个:一是生与死,二是灵与肉,三是爱与恨。生与死的形式,最强烈的表现,就是战争,这是人的政治性的一面;灵与肉,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心的冲突,它反映出的是精神层面的问题;而外在与内在交织到一起的一种组合,那就是爱与恨。 生与死产生政治学,灵与肉产生哲学,爱与恨产生文学,人类的精神文化,大致也就这么三种类型。 这三个主题,看似简单,也很普适,但却无解,所以多年来,不管人类的科技有多少进步,这三个基本问题,永远被人们不断去创造答案。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寿美子哲,越过山去》的绘本书,觉得上面的三个主题都有了。当然,这是一个缩小了内涵的主题,但这本书的奇妙之处正在这里。人生的大主题,会集中到一个局促的年份里,会体现在一个最看似平常的家庭关系里。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这本书的奇异之处,在于这是一个日本老人给弥留之际的妻子绘制的一本书。而所绘的内容,反映的是妻子离开人世之前那一段最令人心恸、最让人不堪、最使人难以目睹的一个阶段。 人都惧怕死亡,所以,人有一种对死亡的本能的回避。但有时候,爱会让死亡的阴森遁形,爱赋予死亡以一种生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在这本绘本中看到的一个主题,这就是“死亡”在作者的笔下与文字中,只是一次远离,一次“越过山去”。山那边,是另一个世界,但在爱的感知里,山那边,与现在的当下,只隔着一段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并没有生死永隔、天人永绝的痛苦感。因为有了这份爱的信仰,死亡的阴影与恐惧被荡涤一空。所以,书中一直贯穿着一个“越过山去”的一咏三叹的旋律,它是一种期待,也是一种慰藉,这份慰藉,给生者以活下去的信心与支撑,也给心中的那份情愫以一块可以置放的案头与空间。 爱情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一种想象的产物,爱情的美好, 固然曾经胶着于肉体的外表,但情到深处,爱必须也必然要深入到精神的层面。 在作者的绘本中,我们正可以看到作者这种情到深处的爱的升华策略。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学者大出哲,其妻子在 74 岁的时候离世。书的后边还配上了其妻生前的图片,不管她在年轻时是如何的花容月貌,到了 74 岁的年龄,且病魔缠身,无论如何都无法葆持着美若天仙的姿质的,但是,作者在绘本中,率意地根据心中的那个永恒的“她”,把七十四岁的妻子,绘制成一个娇小可爱、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传承了七十四岁妻子的造型,短短的头发,依人的身影,娇弱的体型,“老小,老小”,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老与小,有着某种程度的灵犀相通,所以,作者在绘本里,直接把一个七十四岁的垂暮老人,定型为一个孱弱娇柔的小女孩,一个娇嗔满口的女儿辈的幼女。当然,在这一点,我还是感到有一点不适应,这也许是一种特有的日本人的极致的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