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极境的回声”——评刘康诗歌《巡夜人手记》


    

在想象与经验的极境,身为冒险家的刘康也是一位领航员和通灵者,他正带领读者进行诗学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读者因初次遭遇新大陆感到惊异、困惑与惶恐,并在深思后决定重建阅读的信心。这如同热恋后的青年对爱人心灵的探索,冷却的炽热势必具有神性。这也像荷尔德林带来的神性倾听,是困境中的现代人祈祷内心丰盈的仪式。他的文学创作已脱离了零散的、即兴的吟咏和抒发,进入完成度较高的阶段。他的文字具有特殊的质感,真挚、清逸且充满暗示性,引领读者进入神性的时空,这是小说和诗歌双重写作经验带给他的财富:“第三个男人在沉郁的氛围中/一动不动,像众多干柴中的一根,在河道旁/泛着幽幽的蓝光。(《巡夜人手记》)”。他在个人访谈中提及的摄影师星野道夫,已成为一片永久融入冰川与夜空的,回归自然命运的星云。演员西恩·潘导演了《荒野生存》并在《白日梦想家》中扮演了相似形象的摄影师。刘康在“极境”中的探索也从未止息;虽然他是这一文学领地的创造者,但对自我的探索从未比对自然的探索更为简单,何况这两者可能是一回事,刘康称之为:“在框定的边界内寻找那些根植已久的‘不确定’”。他从不在创作时刻意卖弄,他的才华恰到好处地成为支撑其诗作的骨架。他运笔收放自如,劲力恰到好处——读者因长期阅读抽象、空洞的诗作,肌肉或韧带已有慢性、机械性损伤, 他笔力的每一处都按压在读者的“劳损点”上。这组诗歌体现了艺术创作中“准确的美德”和“限制的自由”,这需要作者极大的定力。达到这一境地离不开作者多年持之以恒的阅读、写作、思索积攒出的功力。他似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布罗茨基与阿克梅派诗人的影响,力图以虚构现实来抵御象征主义的晦涩,这种重构真实的努力往往体现为对某一具体情境的准确还原和细心描摹。可以想见刘康的感知能力异常敏锐,他不仅对作家和作品有这种感知力,还拥有对生活细节与生命体验的把握和掌控力。他视野宏阔,除诗歌外还涉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和各艺术门类。
    如希尼所言:“所以我写诗为了凝视自己,为了让黑暗发出回声。”刘康笔下的“极境”也许就是希尼笔下的“沼泽”,布满神秘的,先验的生命记忆与创伤性经验。于自然中,日常充盈着玄思和神性,幸存着个人历史的废墟和复杂的生命向度。“父亲的额顶逐渐隆起,从发根,透过/发梢,生出了长长的犄角。”“这是被命运复刻的第183个时日,他已忘记了额顶那根被折断了的独角/我在这里照顾他的起居,并以不同方式/向他证实我们之间的关系。然而一切/都是徒劳,每当夜幕降临,黎明再现,他那刚刚隆起的额顶又会平复如初”(《独角兽》)。文本呈现的父子关系既写实又迷幻,令人动容。作者仿佛在他构建的自然万物中,与弗罗斯特式的超验主义对话。虚构的人物和场景,氛围铺陈的叙述是刘康最有力的修辞。“现在是/入秋的第一个午夜,诡谲而弥散的星云/正在缓缓汇聚,一个故事以外的人类/正手持画笔,试图在一张单薄的纸上画下/道德、宽恕,以及它们的禁制”(《人马座往事》)。从原有的写实风格,到精准的神秘叙述与克制的超现实表达,刘康走过了很长的路;用他的话说,这是在用诗歌“自证”、质疑和追问。他用奇异的方式谋划出了“自我”的全新存在,并重塑了个体精神的历史。
    刘康的诗作已形成了鲜明的风格,从文本中,我们能够探知作者个体生命的“繁荣”景象,即使这种繁荣有时是隐秘的,宁静的,多维度的。“雪依旧/很大,来回的印记很快就被抹除。我站在/两间木屋的中点,像一枚刚刚从地面拔出的/楔子,固定在了两个世界的边缘/空缺,但它并不是零点五度”(《麋鹿先生》)。同时刘康又质疑极致抽象的表述与极端形而上的问答,他的作品从未脱离实在的情景与生命经验,有哲学的意味却无哲学的说理。他认为:“写作和生活既相关又分离,它们必然是密不可分但又息息相关的,没有作品和作者能够脱离生活而独存”。正如电影导演洪尚秀所言:“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电影和现实是渐近线,电影的世界只能无限接近于现实,而不能相交。”刘康的诗作也是他生活的“渐近线”,他拒绝光怪陆离的意象,巧妙而细微地对生活细节进行诗性重构:“妻子在不远处/等我,她的手中没有雨伞,一朵橘色的/灯花在她头顶静静盛放——雨水从花瓣的/两侧滑落,溅入地面后又弹上了她的脚踝/一个世界的中心正被雨幕缓缓浸入”(《细雨滂沱》)。在耐心而缓慢的叙述中,生活细节凝练成准确的意象,并与玄思作了巧妙而精准的衔接。
    《曲速》是刘康这组诗的标题之一,也是电影《星际迷航》中超光速飞行的模式。“我的父亲从未以智者自居,但他仍旧看到了未来,并以高度的警觉/向我作出了提示。时间从我身旁抽离,悲伤缓慢而有序地消散于无形,我体味到了/父亲所说的那种恐慌,遥远、逼仄,但又无处不在”(《曲速》)。科幻片的质感、未来主义的氛围与父子同构的心灵史搭建出一艘诗歌的星际飞船。同为新诗作者的我,惭愧于对想象的滥用,甚至浮躁得还未获取登船资质,就已准备好趁着夜色悄悄混入。在静谧、幽蓝的光线下,在清冷的来自宇宙的回声中,作为读者的我们将回到他身边,静静陪着他写作与深思,在极境的诗学生态中,以虚构还原生命真相,冒险捕捉记忆裂缝中的光影,在未知的孤独与曲速中辨认独属于他的音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