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用诗歌和艺术构建城市美学


    “诗歌能够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承下去,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城市。”这是美国诗人和散文家威廉•科瑞根写下的诗与城市关系的著名论断。“艺术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了阐明艺术如何作用于城市,说出的最为著名的言说。“一座城市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建筑、物质和财富,而在于它的精神和文化。”这是美国著名作家诗人威廉•鲍罗斯对现代都市最精辟的魂灵要求。
    这些论断、言说和要求,所共同表达的,都是一座城市无论它多么现代和雄伟,如果没有诗和艺术的精神支撑,这个城市在美学上,都不过是一座钢筋水泥的建筑而已,不过是砖石结构的一座城市罢了。他们告诉世人,城市不仅是一个物质的空间,更是一个精神的家园,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它的美感和内涵。真正伟大的城市,是诗在支撑它的建筑,是艺术在彰显它无处不在的美。舍此,城市就不过是一片高楼、街道、汽车和人流的集散地。
    在中国古代,有太多的不朽之诗,在吟唱着我国历史中的城市,也滋养着那些城市的历史。如杜甫的《登高》,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李白的《越中览古》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使得后来的我们,不知是因为有了这些诗词,才有了那些建筑和城市,还是因为有了那些城市和建筑,也才有了这些不朽的诗。从远古来到今天和当下,从古诗人的悠悠笔端,来到今天那些著名诗人的句子中,现代诗人徐志摩在他的《北京》中写道:“万紫千红围绕着我/繁华闹市,只有我的心/安静如水。”那个如谜一样的顾城,则将城市写得更加迷离和恍惚:“城市是一个巨大的迷宫,走进去就会迷失自我,走不出来。”读这些诗人和诗句,无论他们如何表达人与城市的关系,却都在共同证明着一个命题,那就是城市不仅是诗歌的源头,而且它的本身就是诗。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它们不仅是诗是历史,而且更是永远建筑在我们心中的古都市。
    想起了英国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卡罗琳•斯科特说的话:“城市的街道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画布,艺术家们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美国城市学家、作家理查德•弗洛里达也同样这样说:“一座城市要想具有活力和创造力,需要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环境。”从诗歌的疆界来到艺术的领域里,自北京、自上海、自我们亲近的广州和深圳,从那些醒目的建筑望出去,一而再、再而三地写照、证明着:凡是美的都是艺术的;凡是艺术的,又都是诗意、诗韵的。从南方到北方,从中国到世界,但凡我们可以去到的,可以目睹的,那些直立在时间中的建筑物,无论多么古老和斑驳,无论多么新起和新颖,只要可以引人行去和注目,那些建筑就一定是一首直立着的诗;是一件巨大脱颖而出的艺术品,是诗和艺术结合的城市和美学。如同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和罗丹的“思考者”,美国的金门大桥和自由女神像,以及遍布欧洲各个国家的教堂和雕塑,到底是因为有了这些艺术那些城市才不朽呢?还是因为那些不朽的城市和建筑,才是这些艺术穿过千百年的时间与历史,而显出了她永远不衰不减的美?
    2013年,上海举办的《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展》,作品包括这两国古老国度和城市的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素描、建筑等等各个领域的艺术品,人山海海,络绎不绝,其展出让人们看到的,正是两个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建筑和艺术的联系和差异。是城市美学不同的丰富和悠久。而其展出厘清的,也正是人类城市与文化;艺术与历史的相互之关系。这让我们从城市的建筑、诗歌和艺术,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城市的诗韵和诗韵中的城市现实与日常。
    比如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北方街头大鼓书、四川的街头变脸术和遍布中国各地的街头演唱等。还有美欧各个城市都有的街头艺术家;无处不在的街边画家和歌唱家。他们存在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推动城市的经济和吸引游客之来往,而是为了告诉我们说,在那些古老与现代的城市文明里,艺术不仅存在于阔大的广场和博物馆,而且还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就在街头的拐角和胡同内,就在我们最日常的手边和我们要进出的店门口。他们告诉我们说,理想的生活一定是艺术的,一定是关于日常的理想和向往的艺术。意大利的作家卡尔维诺在谈论城市的存在意义时也表示,“城市是无限的诗歌,人们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创造。”
    希腊古代诗人西蒞拉则在论及城市与诗的关系时说,“唯诗歌是城市的灵魂。”哲学家培根也提出更具有概括意义的表述:“城市、诗歌和艺术,三者相互交织,共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和智慧。”而我在这篇短文中,也想延续前人的思路说出这样两句话——
    既然让我们生活在城市里,那就让我们也生活在诗歌和艺术中;既然热爱诗歌和艺术,那就让你所在的城市充满诗歌和艺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