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专题研究 > 红楼梦研究 >

《捶碎红楼》序――江湖夜雨评《红楼梦》


    又逢夏日炎炎,芭蕉冉冉之时,江湖夜雨偶得小暇,且翻唐诗来解闷,以消此永昼。读到李太白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之句,不觉逸兴横飞、热血沸腾,也想邯郸学步。但黄鹤楼一时是捶不着的,就算飞到武汉,我也捶不碎,就算我能捶碎,我也赔不起。就算我赔得起?那也不成,那我不成了恐怖分子了?何况太白也只是说说而已,老黄鹤楼也不是他弄毁的。不过借此兴头,江湖夜雨却突发一奇想,意欲捶碎《红楼》。
    听得此言,恐怕不少人会有《天龙八部》上少林众僧听鸠摩智夸口兼通七十二绝艺时的感想:“此人大言炎炎,一至于此,莫非是疯了?”
    然而,江湖夜雨说这话时,虽有三分酒意,但决不是胡言疯语,而是有感而发,有备而来。所谓“捶碎红楼”,并非将《红楼梦》一书全盘否定,而是捶碎那个已是虚浮变形如在哈哈镜中的红楼之影,还原《红楼梦》的真实价值。
    如今的《红楼梦》,高高立在文学“神坛”之上,众红学家们七嘴八舌,将《红楼梦》说得既神圣,又神秘,字字谶语,步步机关,简直就是《七侠五义》中襄阳王的铜网阵,大伙儿进去就全找不着北了,一不留神,就被打着“红学家”牌子的大叔大爷们领到茄子地里去了。正所谓“反认他乡是故乡”,对于原本真实正常的《红楼梦》,对于《红楼梦》最精彩的部分,却读歪了。其实,读《红楼》用不着那么多人来“接站”、“导游”。别听那些红学家们说什么“考证正是游山的向导”,其实某些“红学家”专门领你到“购物场所”,那儿卖的全部是他们自己的“货”,有的甚至和《红楼梦》都不沾边儿。
    而且,《红楼梦》虽然是数百年难得一见的精妙之作,但也仅仅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小说而已,有那么神圣吗?有那么神秘吗?《红楼梦》也不可能通篇上下毫无错谬之处,全是“胜笔”,一点败笔也没有。在思想性上,依江湖夜雨看,《红楼梦》更远不像人们夸赞得那样伟大,《红楼梦》中的思想,从内到外透着病态,她的积极意义远不如《水浒》、《三国》、《西游记》这三大名著。
    俗话说,恋爱中的人都是傻瓜,又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因为一旦为之着迷之后,判断力往往就丧失了,好多红迷甚至红学家都沉迷于《红楼梦》中,对《红楼梦》和曹雪芹达到无比崇拜的地步,听说某红学家自己的生日不过,夫人孩子的生日也不记得,却每年都要在家里给曹雪芹“过生日”,所以在这位老先生的笔下,曹雪芹自然是集“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哎哟,这一口气说不过来)于一身,近乎超凡入圣的人物。
    余英时先生曾说,《红楼梦》是一个碰不得的题目。李田意先生也说,“斩不断,理还乱,是红学”。诗人邵燕祥写过一篇文章,说《怕谈红楼》。想来即使有些没和《红楼梦》“谈恋爱的”饱学鸿儒们,也多半爱惜羽毛,不失身份,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人家可不来趟“红学”这潭浑水。而江湖夜雨,可谓本在污泥里,何惧染尘埃,说俗点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故出狂言,想将《红楼梦》拉下神坛。在本书中,主要想说这样几个问题:
    一、还原曹雪芹的真实形象:
    曹雪芹的形象现在远远被夸大,似乎已是文坛圣祖,众人只有跪在他老人家面前夸奖的份儿,当今之世,几无完全神圣之辈,孔夫子都一度被踩到脚底下,李白杜甫也可以随便调侃,唯独曹雪芹先生却是“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一付凛然不可犯的样子。其实曹爷爷这样呆在神坛神龛上也挺不舒服的,还不如让他下来歇会儿。孔子都说:“寝不尸,居不容”,整天一脸神圣难不难受啊?
    二、还原《红楼梦》的真实价值:
    《红楼梦》从开始毁谤之多招,到后来走上神坛,实在大起大落,命运多蹇。践之于污泥浊水固然可恨,而奉于九天之上亦属不当。现在的众多人们,把《红楼梦》夸了又夸,谀词如潮,曹雪芹又不是星宿老仙,假如他老人家真能听到这些奉承话儿,恐怕也会赧颜谢绝。
    三、对于后半部情节的探讨:
    《红楼梦》后半部内容的探佚,也是红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一个焦点,但江湖夜雨觉得,红学家们考证出来的曹雪芹原作思路,就思想性、艺术性而言,未必胜得过现在通行的程高本续书。其中道理,后面将详说。
    四、重评《红楼梦》书中的几个人物:
    前面说过,好多人哪里是在评《红楼梦》,简直就是和“红楼梦中人”在谈恋爱,热恋中的人哪能冷静地分析人物?当然统统妙极啦!美极啦!全部OK顶呱呱,情人眼里,皆是“西施”。于是,《红楼梦》中人物,老一点的荣誉称号有“封建社会叛逆者”(黛玉晴雯一干人),时髦一点的有“理财专家”、“管理学家”(凤姐、探春一干人),对众女儿们的痴爱,未免都过于拔高了。有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没有点毛病?圣人先哲也不例外,大观园的女儿们更是如此。但正是因为评者在“热恋”中,所以对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都选择性失明。因此,很有必要跳出圈外,才能够看得清多面立体的每个人。
    五、重评《红楼梦》中的诗词:
    江湖夜雨当年对《红楼梦》中的诗词崇拜得五体投地,然而,现在通读了《全唐诗》之后,才觉得“诗必盛唐”这句话说的十分有理。当年迷恋《红楼梦》中的诗词却正应了书中林妹妹的那句话:“因不知诗,所以见了浅近的就爱”。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不错,但绝不是说篇篇都好,像过去夸得那样好。所以嘛,江湖夜雨重新评一下,好的自然还是好,不好的我们也不必文过饰非。
    六、驳某些“红学家”之怪论:
    红学之中,历来是非多多。以至有人说红学是“吵架学”,有人说红学是“鬼学”。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正是因为某些“红学家”捕风捉影,自行构造出不少“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的故事来,却坚称是曹雪芹的原意,这才算“能解其中味”,其实曹雪芹倘若复生,也必将为之惊诧哂笑。这些红学家或者真的走火入魔,或是哗众取宠,误导众生,遗祸非浅。
    江湖夜雨深知《红楼梦》是一部千古来少有的优秀小说,自己活上八辈子也写不出来,也知道“红学”中的水很深,素有“文学黑洞”之称,据传有“十七次论争、九桩公案”之说。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言语中的唐突之处,各位红学家们千万别生气。你们都是大家大儒,年纪也大了,血压也高了,吃过的肉比我看过的猪还多,莫与小辈一般见识。说实话好多的学问都是江湖夜雨看你们的著作学来的,我心中对你们是无比尊敬的。
    江湖夜雨原来也曾非常痴迷于《红楼梦》,小时候家里管教甚严,四大名著中唯独禁止看《红楼梦》(家长的理由是有“少儿不宜”的情节),虽然当时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笑的是,在我家里《红楼梦》却还是“禁书”。唯一开放给我看的就是那本《红楼梦诗词评注》(蔡义江先生著)一书,记得就是这本书,带我走进一个痴迷颠倒的红楼世界。虽然当时此书中有好多政治套词,比如阶级分析之类的观点(1979年的版本),但《红楼梦》的魅力已让我如醉如痴,本来就喜欢唐诗宋词的我,一见到《红楼梦》的诗词后,更是一下子被迷住。可谓“向来痴,从此醉”。由于不让看红楼梦的全本,我只好从这本《红楼梦诗词评注》中猜测揣想书中的一些情节,这感觉酷似“红学家”们凭借“脂批”探究八十回后佚稿的情景。呵呵,谁能想到在1988年左右,居然有一傻小子凭借一本《红楼梦诗词评注》来“空劳揣想”《红楼梦》的情节?
    如今回想起来,可笑可叹亦复有趣。光阴荏苒,江湖夜雨不觉三十已过,浮生匆忙,为利熙攘,《红楼梦》一书未免束之高阁,任其架上生尘。近几年,遍读《全唐诗》、《资治通鉴》诸书,看尽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又参悟老庄等书,明白了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的要道(^_^似乎是东方不败语),再来读《红楼》时已觉物是人非,无复当年的激情,虽然不至于如同琼瑶小说中江雁容再见康南时那样无比失落,但脱离了沉迷其中的痴狂,平心静气地看去,倒是能更加深刻更加清晰地读出不少以前不曾注意到的东西。
    好多时候最复杂的谜却被最傻的人解开,皇帝的新装为小儿叫破,不懂棋的虚竹却解开珍珑怪题,不识一字的石破天却能破解侠客岛迷图。所以嘛,江湖夜雨喝上两碗酒壮壮胆,跑过来对着《红楼梦》捣几拳,说不定还真能捣在“红学”的罩门所在。请各位有钱的捧个钱场(买书),没钱的捧个人场(看帖)。曹雪芹先生自己就说《红楼梦》是“喷饭供酒”来的,如今江湖夜雨也来胡闹几场,大家索性多喷些饭,多喝些酒,乐一会子罢。
    原载:《捶碎红楼梦》
    
    原载:《捶碎红楼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