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孟繁华:《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后记


    
    作者:孟繁华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这本文集,除了个别文章出于体例的需要外,大多写于 2015 至 2021 年六年间。涉及文学理论、文学史、小说评论以及对重要文学期刊的评论。因此将其命名为《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艺术——2015—2021的文学状况》。这是我2018年出版了十卷文集后的第二本文学评论集,此前那本是《文学的草场与星空》。
    我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和批评,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四十余年间,我几乎没有离开过当代文学的现场,可能因为这份“一根筋”的执着,被洪子诚老师说成是“我的”当代文学。这里有洪老师的幽默,也一定有他的不以为然。时至今日,我对专业的心情已经有些变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集的序言中,我曾说:“我们不必圣化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必妄自菲薄。世事沉浮万物消长,在一切未果的时代,我们不妨将眼光稍稍放远一点,历史自会显示出事物应有的价值。”其中还是有自我安慰的无奈。其实那些话没有什么力量。我现在更真实的感受是,这个行当越来越成为一种“煎熬”,每天的读或写,确实有“强迫症”式的不由自主。老师谢冕先生曾多次劝我,少写那些没有意思的文章,少开那些没有价值的会,那是浪费生命。老师一方面为我的身体担忧,一方面也是他的真实感受。他曾说过,他“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写评论文章”。可我终还是迟迟下不了决心,犹犹豫豫地在“进与退”的边缘上欲罢不能。因此,我非常羡慕那些“跨界”“转型”成功的朋友。他们因有了杀伐决断,终于可以不受“当代文学”之累了。我却只能看着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
    感谢洪老师同意用《“我的”当代文学》做序言。这是2018年10月25日,在谢老师、洪老师的坚持下,在北大为我的文集召开的研讨会上洪老师的发言,我感谢洪老师的用心良苦。但时至今日,我非常清楚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属于“我的”,当代文学更是不属于“我的”,很多人在不做宣告中已经认领了某些事物是“他们的”。而我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我所拥有的可能是作为良师益友的两位老师:他们一个激情澎湃如唐诗,一个温婉沉稳如宋词。他们感染着我也激励着我,时间越久,越觉得两位先生的可敬可爱和可亲,像他们这样的学者、老师,是越来越少见了。此时,我要感谢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单瑛琪社长,她欣然同意这部文集的出版,其格局胸襟和对当代文学研究的默默支持感人肺腑。当然文集的规模、规格也一定让她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每每念及深怀愧疚,更深怀感激。
    2021年10月10日于北京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