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月》:走进明媚三月天
http://www.newdu.com 2025/11/22 05:11:48 宝安日报 季俊峰 参加讨论
关键词:《我的三月》 南翔 一个有张力的开篇 “如果你做了一件事情,遭家人嫌弃,又吃不准自己是对是错,该怎么办?”发问的是谁,一个普通的缝衣女工;到底做了一件什么事让她如此纠结,原来是一次“助力”网约车司机解决生理难题(疑似出轨,但实际不是,这也是此小说充满人性困惑与张力之所在);问的对象是谁,义工队的男神——一个视野开阔、无有不晓,谦和有礼、事事举重若轻,搏风打浪、披荆斩棘的哥哥;一个缝衣女工怎会遇到此等男神,他们是什么关系,男神给出了答案吗?女子该怎么办?她最终找到答案了吗?一个个疑问扑面而来,于是叙事由此逐步展开、层层推进。这是作家南翔短篇小说《我的三月》(原发《芙蓉》2022年第3期,《新华文摘》第18期转载)的开篇之问。“对小说家来说,如何开头常常比如何结尾更难把握”,因为短篇小说如何开篇,直接关系到小说的叙事推动力和内在张力。《我的三月》以疑问开篇,一下子吸引了读者注意力,既引人入胜,又能起到贯穿全篇、结构小说的功能,可为四两拨千斤。 一组有意味的命名 《我的三月》全文11000多字,算是短篇里的小中篇了,但小说里先后登场的人物并不多,如栀子、春姐、江西妹等中年女性,剑坤、南平、网约车司机胖子、养老院区老伯、夏律师等各色男子,而真正聚焦的人物无疑是女义工栀子——栀子的情感危机与自我救赎,作者设计了一个义工队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场域,将这些身份、性格千差万别的人物走到一起,共同演绎了一幕幕爱与奉献的人间情感大剧。用朴素而芬芳的栀子花来命名女主,足见作者的爱怜与体恤之情。本该盛开在夏初的栀子,出场却是在冬日,巧合或隐喻?栀子不过是个商场电梯边改缝裤脚的女裁缝,又遇人不淑,丈夫南平左边是香烟,右边是纸牌;然而她偏偏心思很细腻、心肠很柔软,觉得无助者有需要就帮啊。一个物质和情感世界同样贫瘠的女工,却选择用自己的行动来温暖抚慰养老院区老伯、“助力”疾病缠身的网约车司机胖子等不足者,如花的栀子,芬芳了这个世界。栀子的名字,一下子让人想起端午前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栀子花,浓烈馥郁,甜香扑鼻,虽然朴素,却芬芳了万千人家,而小说里栀子的行为让这个名字更是熠熠生辉,仿佛人物身上从里到外都散发出一股股浓郁的香气。另一个煞费苦心的人物命名,无疑是男主剑坤,一个解花解鸟也解人,乃至无所不能的成功人士,自古好男儿仗剑走天涯,剑是男性的象征、权威的象征,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自然又喻示君子博大宽容、悲天悯人,如此完美和谐的名字赋予了一个现实中同样完美无瑕的男子,足见作家的用心与钟爱。剑坤当过大学教师,任职过政府某处处长,下海近十年,实业和资本运作都做得风生水起,是一个搏风打浪、披荆斩棘的钻石王老五。红珊瑚义工队将原本天壤之别的两个人发生了交集,而栀子在男神面前的仰望与卑微,犹如九百多米的梧桐山顶与盐田港海平面的落差,距离很远,远到高不可攀。而正是在这束光的牵引下,栀子一路向高处飞翔,于是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意义世界,她终于走出了小我,走进了明媚三月天,实现了自我救赎和自我超越。 名称总是要及物的。作家在给人物命名时,也有多种可能,有名与实相符的,也有名不副实的,甚至是严重背离的,那是另一种风格,如反讽,如端庄贤淑的名,不一定就有一个端庄贤淑的品性。作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来安排人物的命运,而现实生活中的人却要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去创造自己的历史,不少时候,一份付出难有一份回报,甚至往往是种瓜得豆,这就是现实的无奈,也是文学永恒的魅力。 一个有深意的结构 作家毕飞宇认为,短篇小说通常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叙事层面,一个是辅助层面,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我的三月》也有两个结构,一个是表层叙事、一个是深层叙事,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多义的小说文本。小说的表层故事是都市男女特别是底层女性的情感问题:栀子、江西妹等庸常乃至不幸的婚姻生活,离异女春姐热烈追求男神却始终无望的情感,还有孤苦无依的区老伯、千难万险的网约车司机胖子,乃至看似风光无限却一直单身的剑坤等人的情感问题,如此,可以归入女性小说系列;小说的深层结构则是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年女性、空巢老人、出租车司机等都市弱势人群的现实处境与救赎之路。因缺乏爱的栀子,积极参加义工队,志愿服务养老院区老伯、乃至助力网约车司机,从栀子的缺少爱、付出爱到得到爱,作家也指出了可能的救赎路径:一是要自信自立,勇敢走出小我;二是弱势群体间应相互搀扶;二是呼唤全社会的爱心与关怀,共同走进明媚三月天。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现代化,在通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不但要关注栀子、江西妹、区老伯、胖子等都市底层特殊群体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因为只有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才是我们追求的中国式现代化,也才能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在这个进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文学提出了这个时代命题,每个人、全社会都应有所作为。唯有如此,我们的现代化才能早日实现。 一种有标识的体温 “每一个作家都有他自己的基础体温”。作家的品性、良知无疑决定着小说的基础体温。准此,作家南翔的基础体温无疑是温暖的,这种温暖流淌在他几乎所有作品的字里行间,温暖着、照亮着每一个读者。身为学院派作家,他没有阳春白雪、凌空蹈虚,而是始终心系百姓,尤其是聚焦顽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如疍民、老桂、绿皮车司机等等,总是呈现这些小人物身上的美好德性以及艰难与不屈,以期唤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关怀。这是南翔作品的美学特质,也是南翔人品的鲜明标识。很难设想,一个内心荒寒的人能够写出有温度的文字。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总是能给人前行的力量和希望。幸好有南翔的小说,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明媚三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