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字·线条丨《不只中国木建筑》


    

建筑其实是在天空中勾画着立体的线条。
奇怪,建筑要等到现代的金属框架结构上场,用冰冷的声音来宣布这个带着诗意的结论。
建筑和线条的关系其实一直都非常密切,卡洛林王朝(Carolingian)的字母和哥特式(Gothique)字母就和当时的建筑分享着同样的美学结构。


    哥特式字母

每一个曾经接触过中国书法的人,都体验过汉字结构那种在平面上创造立体的“空间”意趣,都听过书画家强调“线与线之间”的流动、魅力和神韵才是书画艺术追求的空间所在。


    哥特式教堂
    对中国人来说,这种神秘的魅力并不陌生,传统中国的木框架建筑,从竖起一根木柱,架设一条梁枋,到楣檩桁椽,无不是书画家所说那样,一笔一画,一撇一捺地“在天空中勾画”着,大家本来就活在优雅的笔画之中。

书法的影响竟会波及中国的建筑,好像是不可置信的。这种影响可见之于雄劲的骨架结构,像柱子屋顶之属,它憎恶挺直的死的线条,而善于处理斜倾的屋面,又可见之于它的宫殿庙宇所予人的严密、可爱、匀称的印象。
骨架结构的显露和掩藏问题,等于绘画中的笔触问题。
宛如中国绘画,那简略的笔法不是单纯的用以描出物体的轮廓,却是大胆地表现作者自己的意象,因是在中国建筑中,墙壁间的柱子和屋顶下的栋梁桷椽,不是掩隐于无形,却是坦直地表露出来……
只要看一看中国字部首的优美的斜倾像屋顶,当可见这不是纯粹作者的幻想。(林语堂《吾国吾民》第八章)
林语堂先生对推广中国文化不遗余力,一再强调中国建筑和书法在线条韵律上的共通点,无论这些有趣的观点是否属实,中国人擅于处理线条结构的趣味,却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节选自《不止中国木建筑》

书籍推荐
    
    作者:赵广超

    中华书局2018年4月出版
    书号:978-7-101-12484-2
    定价:79.00元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让你很享受的关于中国传统木建筑的普及读物。
★丰富的中国传统木建筑知识点, 知识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
从“家”开始,述说中国人将“家”与自然共处一室,把你带入中国传统木建筑的大门,接着是伐木、文字 、高台、标准、结构、斗栱……四合院 、风水、园林、装饰等。
★没有教科书的刻板,有的是谐趣诗意、形象生动的语言:
“在家外月亮总是在照着别人,院子里看到的月亮可像自己家人一样,院子其实就是将天地划了一块放在家里,一个可以让树木从家里向天空生长的房间。”“中国人用木头造出纸张,用木头刻字制版,然后在木头搭建的空间里,一并写下整个建筑和工艺发展史。”
★精致典雅而又不失于活泼的图文编排,彰显中国传统木建筑的深邃意境:
标题、正文、引文、图注、图片等,精心布局,随处可见的满满的设计感。精选精修近四百幅图片,足以让你在阅读诗意文字的同时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木建筑的深邃意境、恒久魅力。
★朱家溍之女、故宫《紫禁城》杂志编辑朱传荣女士作序推荐:
“这是一本原来没有过的书,是知识性的,也是艺术性的,但与向来读到的知识性或艺术性的书都不同,作者的讲述没有学院的腔调,没有勉强的抒情,也没有做作的小儿语。知识点多,而具发散性,语言平实,而饱含诗意。”


    

-内容简介-
    

    对传统的每一次深情回望,都让我们心生敬意。这是一本可以让你很享受的关于中国传统木建筑的普及读物,然而又不只是讲中国传统木建筑,更是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艺术。
    

    作者赵广超先生从“家”开始,述说中国人将“家”与自然共处一室,把你带入中国传统木建筑的大门,接着是伐木、文字 、高台、标准、结构、斗栱……四合院 、风水、园林、装饰等篇章,没有教科书的刻板,有的是谐趣甚至诗意隽永的语言,借着建筑与中外文化甚至中国古典诗词之间的联系,将中国传统木建筑文化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赵广超,生于香港,早年留学法国,现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及著述工作。2001 年成立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现任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总监、故宫文化研发小组总监。曾任2010 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中国国家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研讨会顾问、“智慧长河”展项展示深化设计专家顾问及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9 纪录频道《故宫100》百集纪录片创意艺术顾问。主要著作包括《不只中国木建筑》《笔纸中国画》《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国家艺术·一章木椅》《国家艺术·十二美人》《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及《紫禁城100》等二十余种。

-目录-


    不止于此
    前言
    愿托乔木
    第一章起家
    第二章伐木
    第三章文字
    第四章高台
    第五章标准
    第六章结构
    第七章斗栱
    第八章基阶栏
    第九章屋顶
    第十章屋身
    第十一章空间
    第十二章宫室之旅
    第十三章四合院
    第十四章风水
    第十五章园林
    第十六章装饰
    后记 记佛光寺 
    附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