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重拾小说的灵光——郭爽与《拓》


    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在今天都成了难题。在今天,内容大量下沉俯仰皆是,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接收与更新大量信息,“讲故事的人”以往承担的信息传播功能,现已不复存在,从这个角度,小说追不上这个时代。相比之下,小说的形式与技术更成为了一个次要的话题,让我们承认这一点,在“写什么”已经告急的情况下,更没多少人关心“怎么写”的问题。对小说作者来说,再怎么构思一个风趣的故事,也满足不了日常生活信息量所造就的阅读重口味,而从表现力来看,也敌不过铺天盖地短视频的眼球猎奇功效。小说家,怎么办?
    这十年以来,年轻一代小说作者表现出超强的现实关怀倾向,可以被视为上述危机的一种直观反应,问题在于,现实感并不能以全然悬置,或干脆放弃艺术法则的方式来获得,在表现现实生活的竞技场上,是时候想想该怎么重建小说这条赛道了。也许首先需要回到一个老问题上,那就是,到底该怎么看待小说的审美力?如果说当代文学四十年以来,不同的作家在这个问题上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因而构成了当代小说的艺术传统,那么在我看来,郭爽的写作已经具备了再度接续这一传统的能力。
    《拓》延续了郭爽作品一贯的优点,作为当代青年写作者中的一员,她的小说里少有那种习作气,可见的是丰富浑成的表达与个人风格。评论她的小说是一件愉悦的事,因为不用刻意去拔高什么,她已经有了她的高度和成熟度,只待被阅读与发现。当然,风格常常出自写作的基本动机与叙事模型,她的叙事出发点多不动声色,从日常生活的较低处出发,以人物为主,有时是一位不甘老去的父亲,有时是一个重病的少年,有时是一位医生或是记者,她善于将这些平常的人格与职业的存在,上升到某种有特征的空间中,生发出某些特殊的体验,会吓你一跳,原来这些平凡的世界里潜藏着一些炸裂性的内核。《拓》的起点略高一些,写一对孪生兄妹,从原生家庭开始的身心纠缠,以及这纠缠突然消失所带来的震荡。这题材本身就足以构成一种独特的书写,而小说又同时置入颇有分量的若干现实主题,包括新兴的、神秘的几种行业,大大增加了悬念以及对这篇新作可能产生的阅读期待。
    可以先抓住作者对机器的描写,机器在这里是一个符号,它的奇妙作用在于,既可以延伸至背后无限的话语空间,同时也可以仅仅简化为意象,大量留白。小说中的挖矿机,一头通向大自然的具象世界,另一头则通向虚拟宇宙中的货币交换,哥哥正是在这两端之间消失了踪迹,对这同样无垠的两种空间的跨越,本身已经体现了巨大的能量交换,妹妹、警察和村民都被这能量撕扯得够呛。但这还不是全部,哥哥还留下了记录自己大脑的超级影像机器。如果说挖矿机是一种外在空间跨越的符号,那么脑成像机就是对人的内在领域的极端开发,“看清自己”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医学功能上的提示,而是触发了认同与认知的极限。孪生兄妹,一个共同的起始,两具分裂的身体,能否通向一种具有双重入口的存在探求途径,这是妹妹不惜一切想要去尝试的。
    而这双生的生命也是处于两极之中,与妹妹一直以来拥有健康、正常的生活,稳定的职业相比,哥哥的存在是缺失型的,发育较为缓慢,又有先天性的脑部疾病,他却具有与疾病缠绕在一起的某种天才,正是这种天才将他导向了孤独的通讯开发领域,也导致他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妹妹不得不从他们原生家庭的暴力记忆中,去复活她和哥哥的隐秘的联系与隔膜。最后的脑影像绘制,唤起了她自己潜在的内心世界,她也曾有过的逾矩想象,曾经让她接近疯狂的边缘,但和哥哥的智性疯狂不同,她的疯狂是肉体化的,经过强烈压抑之后,她将欲望化作纸上拓印,去掉所有内在,只留下精密再现的外在,这种超现实化的呈现饱含抽象的巧思,让我们瞬间与小说叙事独有的美感再度相逢。
    在郭爽写作风格的延长线上,这篇小说确乎野心很大,关乎身体与精神,原生家庭场景,个人心理与存在主义式的选择,这个时代对于新技术的追逐及内里的空洞与庸俗,有如科幻世界中的未来实验室,还有大量浓墨重彩的乡村即景……小说的内在层次不可不谓复杂,跳跃点染之间却也足够饱满,穿透层层相叠的因果关系,主观与客观,现实与超现实,对于当下读者的欣赏能力来说是一种考验,但小说昔日的灵光与尊严不就在此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