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荐读 | 她用一生讲述艺术的真谛


    荐读 | 她用一生讲述艺术的真谛
    
    

日前,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在上海逝世,走完了她的百岁人生。
    秦怡曾成功塑造了“林红”“芳林嫂”等栩栩如生的银幕人物形象,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中国最美丽女性”。她的一生与电影同患难、共命运,凝结着对电影世界的满腔热爱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筹拍影片《青海湖畔》时的秦怡。(林秉亮 摄)


    

秦怡,1922年生于上海,上海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演员,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08年获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秦怡在中国银幕上以塑造端庄秀美、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著称。她16岁走上话剧舞台,25岁初登大银幕,相继主演了《遥远的爱》《北国江南》《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青春之歌》《海外赤子》等30多部影片。她在80多年的从影生涯中,塑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其中她在《铁道游击队》中扮演的芳林嫂,成为银幕经典。
     
    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98岁的秦怡作为中国电影界的唯一代表,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病床上的她获悉后激动不已:“国家给这么高的荣誉,很激动,感受很多,很想流泪……”


    

▲秦怡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饰演芳林嫂


    


    

心里都是“电影”两个字


    

秦怡的从艺路可追溯到抗战时期。16岁那年,她离开封建家庭,辗转到重庆参加中华剧艺社。演艺生涯第一个角色只有一句话,她反反复复练了好多天。剧艺社俨然是她的家,没演出时,舞台边准能找到她。帮演员递个道具、送下服装,只要侧幕边传来舞台的光,她脸上便写着满足。
    1998年,秦怡自传式的从艺录出版,她取书名《跑龙套》。导演黄祖模闻讯后肃然起敬:“1982年我拍电影《张衡》,其中老夫人一角,想来想去非秦怡莫属。但我又担心,像她这样有名望的大演员是否肯出演配角。不料,秦怡很爽快地答应了。”更难得的是,导演要求演员们每天按古人的言行举止练形体。老夫人一角总共没几个镜头,可秦怡照样同大家一起练,从不迟到、缺席。
    相似的感受,谢晋导演也有。拍《女篮5号》时,谢晋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而秦怡这个大明星已红了很久。“可是她很尊重我,每一个镜头都要问:这样行不行。”谢晋曾说,秦怡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她不挑角色大小,不计较片酬多少,不在乎剧组待遇。
    听到这样的评价,秦怡总是挥手道:“其实每一次拍戏都是学习,都很珍贵。”


    

▲《青海湖畔》剧照,秦怡以93岁的高龄饰演60岁的梅欣怡


    

2014年秋天,秦怡以93岁的高龄赴海拔3800米的青藏高原,拍摄由自己亲笔创作的电影剧本《青海湖畔》。高原的日子一过就是一个月。因为拍摄地距离下榻处往返六小时车程,秦怡跟着大部队一起,清晨五点出发,夜里九点多才回来休息。剧组里的中青年演员、导演纷纷有高原反应,倒是秦怡精神很好,不吐不晕,她打趣说:“青海的气候对我们老年人很是客气呀!”剧组里许多晚辈说,是秦怡对梦想的那份执着,让生命爆发出神奇的力量。从高原下来,她又恢复每天读书看报、伏案写字的生活,“我要抓紧时间学习,还要继续创作”。
    


    

▲秦怡在《妖猫传》中客串出演“白发嬷嬷”


    

2017年底,电影《妖猫传》上映,观众惊喜发现,95岁的老艺术家秦怡在其中饰演一名历经王朝兴衰的“白头宫女”。还原了唐诗里“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场景。但观众看不见的还有幕后那些“胆战心惊”——老嬷嬷对贵妃忠心耿耿,屡次挺身维护。片场里,秦怡就照着剧本一次次倒地,倒下去后再由年轻演员们一齐将她搀扶起来。和她对戏的青年演员都提及,每次扶秦怡起身时,他们都感受到秦怡对艺术的执着,更加重这位老艺术家在他们心中的份量。


    

干文艺不是“为谋生”,而是“为理想”


    

曾有人问秦怡,电影到底意味着什么?叫你如此痴迷。
    她用往事作答:“我到今天还记得周总理点醒我的那些话。”“可以说,周总理才是领我懂得演戏真谛的人。”那年她才19岁,一次去朋友家吃饭,席间坐着一位她不认识的客人。那人问秦怡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刚冒尖的秦怡回答:“我在做实习演员,有时候在合唱团唱唱歌,没什么大意思,就是混混。”那人接着问唱什么歌,秦怡答:“当然是抗战歌曲。”“没想到,我一说抗战歌曲,对方马上提高了声音,‘那还混混啊,你想想,多少人、千千万万的人都在你们的歌声鼓舞下走上前线,这工作多重要啊!’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回家后细想,是什么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我跑去问朋友,才知道原来是周恩来同志。”


    

▲周恩来同志接见秦怡、沙莉。(1959年)


    

秦怡的少女时代,正是日寇的铁蹄踏破山河之时。在遇见周恩来之前,秦怡曾参加过学校的红十字会,也向往着为民族救亡图存做些什么。但那些情绪更像是懵懂的天性,直到听君一席话,她的心里种下了一粒坚定的种子——干文艺不是“为谋生”,而是“为理想”。这种理想需要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力量的源头就在于观众。“作为演员,终身追求的理想,应该是把自己从文艺中得到的一切感人的精神力量,再通过自己的表演给予别人。”
    


    


    

《青春之歌》里,共产党员林红戏份不多,却在一次次播映后点燃了许多年轻知识分子向着共产主义理想靠拢的信念之炬。“1959年5月我入党,入党后第一个角色就是林红。”那是一个在当年点燃过许多年轻人信仰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读剧本的时候,秦怡反复把自己的入党誓词与林红赴刑场前那段台词对照着念。“有了这层与生活的关联,我一下子就触摸到人物内心。我从心底里相信,一名党员对于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有着万死不辞的信仰。至于原先那些对自己身材外形的顾虑,早就抛到了脑后。要树起共产党员的形象,不靠外形,而是靠气质和信念。”
    


    


    

身为母亲,受住绵长的苦楚


    

这位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演员,生活中其实经历了无数风雨苦楚。有“电影皇帝”之誉的丈夫金焰常年卧病在床,儿子“小弟”10多岁即罹患精神疾病。这位伟大的母亲,40多年间悉心照料喜怒无常的孩子。她回忆起拍摄《海外赤子》的时候,一回家就遭到“小弟”神志不清的疯狂殴打。她唯一的要求是:“不要打妈妈脸!妈妈明天还要拍戏!”“小弟”方才醒转过来,喃喃念着:“我犯错误了。”
    


    

▲秦怡和儿子


    

秦怡在1984年电影版《雷雨》中饰演四凤的母亲鲁妈,戏内戏外都品尝着母爱百转千回的滋味。她趁着剧组午餐间隙,连戏服都来不及换,匆匆赶往医院给“小弟”送饭。旁人看到此景唏嘘不已:“秦妈比鲁妈苦!”有人问“小弟”,妈妈是什么?他说,我妈妈就是“做啊做啊做啊”。“我这一生的事情,就数‘小弟’这6个字形容得好。”秦怡说。
    


    

▲秦怡照顾患病儿子


    

2007年,59岁的“小弟”因尿毒症并发肺炎在医院病逝。2008年妹妹秦文也走了——慢慢地,一个个都离开了……秦怡幽幽叹道:“我幸福过、快乐过,也怨恨过。我这辈子在工作和家庭上吃苦、受难很多,人家都说我心态好,人终究都有美好生活的愿望。我从不认命,我会分析,就像剥橘子,把这些心结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剥开。”


    

结 语
    
    

无论命运给秦怡怎样残忍的打击,她都把心血付诸心爱的电影事业。“活着,就要拍戏。活着,就不退缩。”她用一个个能进入中国电影艺术殿堂的角色,照见了人们对世间真善美的渴望,她怀着对电影、对观众的满腔热忱,用漫长的艺术生涯沉淀出了“人民艺术家”的真谛。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