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成长 >

《梅琳:我的中国》:唤醒青少年内心深处的使命感(2)


    中国“90后”一代有着鲜明的时代特性,但在价值观上需要成人的积极引领
    “我觉得自己陷入了困境。我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诸如共产主义之类的事情。我光忙着考试、写作业、上补习班了。有时候上课,我们都觉得老师总以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而政治家根本不了解我们的想法,就像我的长辈一样。但我一直没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我们还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中国女孩梅琳
    谈及为何想写作这样一本书,多丽丝·奈斯比特告诉记者,在写《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一书时,她作了大量的采访和调研。在与年轻人的交流过程中,她发现,中国的青少年对本国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并不多,相反,崇拜美国的倾向比较明显。另外,国外许多人对中国当前的发展也不是非常了解,于是想用浅显易懂的形式向世界介绍中国。另外,许多人认为,中国的“90后”追求时尚、爱穿名牌、不负责任等,这种评价对于“90后”来说是很不公平的,社会和教育应该重新认识“90后”一代。
    “中国的‘90后’跟他们的父辈、祖辈等上几代人成长环境不一样。他们体会不到上辈人创业的艰辛,但渴望更大的发展空间。”多丽丝说,我们应多理解这个时代的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包容,在他们从小就接触肯德基、互联网等的同时,多给他们一些启迪教育,让他们了解到优越物质生活的来之不易。中国的青少年都很聪明,善于思考,如书中涛所提出的问题,就是一些中学生问过她的。这些青少年富有创造性,但他们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少自己的主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应得的,对于这个世界存在困惑,没有学会正确看待世界的方法,非常需要价值观上的引领。
    正如书中的温迪回国探亲时,不仅带回了种种新鲜事物,也带来了迥异的思维方式,这一度让梅琳很困惑、很苦恼。多丽丝表示,中国的年轻人对西方并不了解,很多人觉得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了西方,其实不然。来自网络、电视的信息往往只是一个方面,而且很多是流于表面的。而西方的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误解。中美两国的青少年应对所在的国家了解更多,并不是一个国家什么都好或者都不好。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由贫困的国家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只是一些人没看到而已。美国实际上也只是随着时间发展各方面才逐步改善,就像在若干年前,黑人还没有投票权。
    谈论两个不同的国家,需要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梅琳:我的中国》中,多丽丝通过梅琳的爸爸之口,讲出了她认为正确的看待世界的方法:“两样东西不一样,不一定就得是一个好一个坏。想象不同的水果吧,它们从长相到味道都截然不同。比如一个苹果一个橘子,能说一个好另一个坏吗?……国家,不是成熟起来的,而是发展起来的。中国和美国有着完全不同的根,完全不同的历史。要理解一个国家,就必须了解它的历史。”而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在多丽丝看来是中美青少年都需要必修的功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