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根据地(节选)(6)


    听到菏泽这个地方,赵锡田的脑袋像炸了一样,原来刘峙就是命令整三师到达菏泽的。没想到,是解放区的担架队,把自己抬到了菏泽,成了八路军的俘虏。
    在路上赵锡田看到许多群众来来往往,大大小小运粮的车奔流不息,都是支前的民工。
    赵锡田当然不知道,大杨湖战役,冀鲁豫边区支前的民兵、民工达15万人,出动担架1.7万余副,大车5000余辆。
    晚上,刘伯承、邓小平安排设宴款待赵锡田。
    那惨败的一幕刚刚过去,刘伯承、邓小平却设宴款待,实在出乎赵锡田的意料。平时,刘伯承、邓小平的膳食和战士们差不多,这次却给赵锡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
    赵锡田感慨系之,他在宴会上说:“一路见闻,我明白了,我们不仅败给了贵军,更败给了老百姓,人心所向啊。”
    9月13日,赵锡田致函蒋军官兵反对内战。此函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在蒋军官兵中产生极大的影响,对瓦解敌军起到了重大作用。
    武工队里的“文工队”
    1946年4月,蒋介石携宋美龄同马歇尔一起登庐山,蒋介石对马歇尔说:“3个月可消灭共产党,树叶黄时,我将下山与马帅共饮胜利之酒。”
    1946年6月,蒋介石动用了其正规军85%的兵力,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为了稳定根据地的民心,留在敌后的党员、干部们,坚持党组织“不离区,不离县”,秘密组织群众,拿起武器,英勇斗争。
    20岁出头的湖西军分区敌工科长李汝泰,接到冀鲁豫军区电报:组织武工队插入敌后,坚持对敌斗争。
    1946年9月,《湖西大众报》报社正式拉起大众武装宣传队。队长是报社副社长张涛,报社副政委杨明奎任指导员,其他编辑、记者、誊写、炊事员等共21人,人手一枪。同志们离开彭堂,开始写标语、作宣传,跃动在单北、成武、巨南之间。
    一次,大众武装宣传队和湖西第一武工队凑巧同住一村。
    第二天,两队同志便一灶吃饭,成了一个战斗集体。
    从此武工队的任务变成了综合性的战斗、侦察、宣传、土改、敌工等,总的任务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稳定民心,侦察敌情,打击敌人,镇压还乡团等。
    武工队不单持枪能打仗,而且张口能宣传,动笔能写宣传品。武工队队员,除每人有一支枪外,还带有毛笔、刷子、石灰筒、纸张等宣传工具。每到一地就编写传单、标语、墙字。为便于群众接受,还编写诗歌,如“聪明地主远打算,不倒地,免难看”,“农协会,别泄气,不退粮,不退地,八路军就要来了,胜利一定是咱的”。这些诗歌有时用石灰写在墙上,有时用纸写成小传单,到处张贴散发。
    湖西第一武工队有三支枪:钢枪、笔枪、舌枪。武工队走到哪里,哪里有它的枪声在怒吼;哪里留有它的墙字、墙报、街头诗等大批新颖的宣传标语;哪里的人们会听到共产党人思想的声音。
    农集,是不用召集的农民大会。这是文工队最好的广播台。在这种场合下,农民听讲,可减去地主们对他们的恐吓,是适合游击区的宣传方式。这点儿平凡道理,被湖西第一武工队的文工队员发现了,凡有农集,都去进行突击宣传。老百姓口口相传:“咱们的部队没有走!共产党没有走!”
    莱芜战役我军全歼7个师的大捷,武工队利用集市和驻村大力宣传,大家还不解渴,“到城里去宣传一下,叫蒋军看看咱的厉害!”大家写好传单,提着满满两桶浆糊去了单县城。
    单县矗立的春秋阁门楼上,敌人驻着一排人。“文工队”的同志贴完标语,走到春秋阁门下。敌哨兵发觉了,惊慌地连喊几声。同志们顺着南墙,一拐墙角,撤退了,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共产党人的第二战场
    中国有句俗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始,就在党纲中规定了为人民求解放的宗旨,不谋私利,并一直警惕党内腐败的滋生,坚持和腐败行为作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尽管我党我军处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但却一直致力于党内的反腐倡廉。不论对敌斗争如何艰苦卓绝,共产党人从未放弃思想战线的“第二战场”。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8月25日,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第四条明确提出: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
    1938年5月14日,中共晋察冀省委发出《中共晋察冀省委关于在政权机关中工作的党员必须遵守的条例》。《条例》指出:近来各级政权中,仍不时发现个别工作人员违犯群众利益或惊人的贪污腐化现象,甚至个别党员也堕落到犯这种可耻的罪恶——背叛阶级又背叛民族利益的罪恶。
    1939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作出的规定是:发扬艰苦作风。厉行廉洁政治,肃清贪污腐化,铲除鸦片赌博;厉行有效的开源节流办法,在各机关学校和部队中,提倡生产运动与节约运动,增加收入,减少支出,以解决战时财政经济之困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