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根据地(节选)


    ■长篇报告文学
    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名字
    历史并非是易碎品。因为它有记忆。
    2013年春天,山东省曹县刘岗村三位86岁的耄耋老农,联名给《菏泽日报》写了一封信,要求给70年前冀鲁豫边区一位叫秦兴体的八路军立一座碑,言辞朴实恳切:
    “我们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这是我们人生暮年最后的牵挂,办好这件事,我们可以无憾瞑目了……”
    70年,大半个世纪,几万个日日夜夜。
    三个耄耋老人为什么对这个叫秦兴体的八路军如此难以忘怀,刻骨铭心?
    这个村的百姓无一参加伪军,无一当汉奸和叛徒,坚持与日伪军浴血奋战八年。以后就被根据地的人民称为“红三村”。
    当时,秦兴体25岁,任五分区根据地供给部被服厂保管股股长。
    10月6日拂晓,1500多名日伪军把“红三村”全部包围,秦兴体与1000多名群众,一起被赶到村外的“寨海子”里。
    寨海子,是村民防盗、防偷、防日寇,在村围子外挖的水塘。日寇让1000多名群众统统进入“寨海子”,冷水没胸,四周架起机枪,寨海子变成了一个大水牢。
    一个日本翻译官,用嘶哑的喉咙对水牢里的群众说:“乡亲们,皇军大大地爱护老百姓,今天你们只要说出谁是共产党,谁是八路军,八路军的军用物资藏在哪里,皇军就会放了你们。要是不合作,马上统统拉出去枪毙!”
    日军翻译官见没有人说话,就从人群里拉出两个青年人,逼问:“谁是八路军?”
    二人一齐回答:“不知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