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日乾:白司马的青衫泪(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05 人民日报 冯日乾 参加讨论
如果话题中与琵琶女相遇的司马不姓白,或许,他会把自己的这段经历永远封存,或者虽然写出,其格调却极可能是以冷漠之心旁观,以清高之姿俯视。 然而,没等那些“如果”变为现实,白居易自己倒先出手了:坦坦荡荡,真真切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相遇的当时,他不以对方为低贱,没有丝毫的清高傲气,而是放下身段,倾听其琴音心声,而后平等地与之交流,为她的不幸也为彼此的同病相怜而叹息而落泪。重要的是,事后诗人依然不觉得自己的这些表现是“失言”“失态”“失身份”,反而把当时情景以诗的形式绘制出来“回放”给世界听:听那倡女美妙动人的琴音,听自己当时的声声叹息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坦然表白,并且特意指给世人看:“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把读者当做无话不可说的朋友,没有半点遮掩,公开表达他对天涯歌女的同情以及自己无辜遭贬的怨愤,读者聆听着挚友般推心置腹的描述,自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去。 有人以为,《琵琶行》所写的内容未必是诗人的真实经历,很可能是创作上的虚构。《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则十分肯定地说:“唐世法纲虽于此为宽,乐天曾居禁密,且谪居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处妇人船中,相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岂不虞商人者它日议其后乎?”显然,论者已不知不觉间陷于自相矛盾,生活中“必不肯”做的事却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地记在自己名下公之于世,岂不是自招非议引火烧身?如果《琵琶行》的内容真是虚构的,那倒更显出诗人心地的澄明与坦荡。因为,有意把自己“塑造”成面对京城故倡女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岂不等于以诗言志:无论世人怎么看,我愿效诗中白司马。 凄弦苦语青衫泪,清风明月诗人心。是的,因为沐浴着澄明坦荡的辉光,那场浔阳江头的相遇才世代不朽,铮铮有声的《琵琶行》才成为千古绝唱。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徐兆寿: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端午节
- 下一篇:土地史诗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