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徐兆寿: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端午节


    小时候,端午节是我们盼望的日子。每至节日前几天,我就看见大人们忙着准备端午节的油饼卷糕了。凉州人平时不吃米,吃米就像过节一样。所以,因前一年吃过油饼卷糕,那香甜的味道一直还存留在舌头下面,一听说端午节快到了,口水也就出来了。
    端午节那天早晨,往往是被一阵香味叫醒的。油饼的香味、大米的香味与大枣的浓香混在一起,把个端午节的早晨薰得格外幸福。当祖母把一个个热喷喷的大大的油饼卷糕递给我们,且看着我们忘我地吃着时,她则转过身,拿着几个油饼给七娘家送去。祖母回来时,也会带来七娘家的油饼卷糕。我们就可以比比谁家做的好了。现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口水也差点流下来。童年的味道并未消失,全都藏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
    后来才知道这个油饼卷糕应当叫棕子。我再没见过把荷叶皮直接做成油饼的,这大概是我家乡凉州的人们的发明吧。简单追溯一下,可能是汉唐时那些戍边垦田的军人们在原来习俗的基础上创造的吃法。但它是最香的。再后来吃了那么多品种的棕子,都觉得没有小时候祖母做的好。这几年,母亲会让人悄悄地给我带来油饼卷糕,给我惊喜。尽管凉州的油饼卷糕是那样粗放,比不过超市或蛋糕店里的那些棕子精致,可我还是觉得它最香。
    中学时代才知道端午这个节日跟屈原有关系,是为了纪念这个伟大诗人的爱国精神。原来我们的味觉里有精神在,有国家在。大学的时候我的思想发生了转折。哲学老师说屈原的这种精神是愚忠,是忠君,是落后的思想,不值得提倡。似乎很多人都赞同他的说法。言下之意是端午节没必要过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端午节不知不觉地在城市里,尤其在大学里似乎被悄悄取消了。至少我有很多年没过过端午节了。近几年有了法定的节假日,也在超市里看到各种促销的活动,才意识到这是个中国的传统节日。
    学问多了有时候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比如,对端午节的认识随着每年人们的讨论会积累起一些知识,才知道,端午节早在屈原去世之前就已经有了,只不过屈原恰好死于那一天。而且根据文献记载,最早把端午节与屈原结合起来是在南北朝时期,是屈原自杀之后几百年的事了。有些文献记载的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或孝女曹娥。也才知道南方人不仅要吃棕子,还要赛龙舟。这些知识硬生生把一个中学时代的美好寄托毁灭了。端午节的爱国主义意义也被消解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