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透视影视业新一轮文学作品改编热


    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亲爱的翻译官》《余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均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带动了影视行业新一轮的文学改编热潮。从当年的《红楼梦》、《西游记》的影视改编,到现在大热的IP剧,我们的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的编剧和以往又有什么区别?
    影视剧自诞生之日起,就和文学作品改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文学作品成为投资方竞相追逐的“富矿”
    影视剧自诞生之日起,就和文学改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视文学改编传统于电影发展初期已经产生。就我国的电影创作而言,新中国成立前,就有根据巴金作品改编而成的《家》、根据茅盾作品改编的《春蚕》等作品。其后鲁迅的《祝福》,老舍的《我这一辈子》《龙须沟》等近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也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搬上银幕。
    在改革开放后,伴随电视在普通市民家中的逐渐普及,文学名著和影视剧之间的转化也越来越频繁。四大名著的影视改编受到了人们的热捧,其经典性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而后在大银幕方面,莫言、余华、苏童、刘恒、李碧华等人的作品也一一被影像化,经过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等著名导演的妙手,很多作品在国内外电影节上获奖,也大大提高了原著的人气指数。而后琼瑶、金庸、王朔、六六等人作品的影视剧开始充斥荧屏,在不同时期引发追捧。
    近年来,随着影视产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和网络文艺的兴起,文学作品改编再次成为行业热点,并由此诞生了IP剧的概念。电影《寻龙诀》,电视剧《琅琊榜》《欢乐颂》,网络剧《余罪》《盗墓笔记》等一批改编自网络小说的影视作品借助原著积累的人气取得了较高的票房、收视率、点击量,使得网络文学作品成为投资方竞相追逐的“富矿”,IP改编成为创作者通向高收视率、高人气的“捷径”。
    从对世界经典的文学名著的改编,到对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的改编,再到近几年来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虽然时代发展,观众审美需求发生变化,但对于一部成功之作来说,如何改编、如何制作的转化过程仍至关重要。B
    现在的IP改编更加重视对观众口味的迎合“;小鲜肉”已成为撬动资本最有力的资源之一
    知名编剧、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秋雁曾担任《不离不弃》《小家大师》《保姆妈妈》《真情母子》《生死相依》等电视剧的编剧工作。她认为,相比原来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厚重深度、批判意识,以及对人性刻画的注重和对社会效益的追求,现在的IP改编对这些品质有所淡化,而更加重视对观众口味的迎合。
    编剧张继则因电视剧《乡村爱情》而被观众熟知,擅长农村题材的他的编剧作品还有《男妇女主任》《石榴花开》《女人的村庄》《玫瑰园里的老少爷们》等。张继认为,原来,无论是对于四大名著的改编,还是对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改编,其最终呈现的影视作品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原著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之作,其数量也是十分有限。
    “现在的IP剧创作,往往忽视编剧的作用,而过分依赖网络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张继认为,IP剧的基础——网民对于网络小说热捧的是一种现象阅读,而非真正的文学阅读。而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很多投资方不愿邀请一线编剧,一些刚入行的新人占据IP编剧市场,导致最终呈现的作品往往与其网络热度有距离。据张继观察,所谓的IP剧,在去年下半年已显露颓势,“可以说80%的作品是惨败”。
    改编影视IP成为市场热门,传统编剧的理念也受到冲击。电视剧《手机》是著名编剧宋方金根据刘震云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作品,“非常好看,当时是一集一集仔细看下来的,有着舍不得结束的感觉。”宋秋雁介绍,还有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的《北平无战事》,但这两部在专业编剧眼中“有分量”的作品,最终收视率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相反一些时下的IP剧,即使情节再干瘪、剧情再有问题,但借助其原有作品的热度和演员的选择,水平再差也能取得高收视率。”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小鲜肉”和“收视率造假”、“抄袭”等问题一起,被作为行业乱象之一,其“不合理薪酬”、“没有职业道德”等问题被影视界的委员们反复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在的影视剧市场中,“小鲜肉”已成为撬动资本最有力的资源之一,也成为占据市场的不二法则。宋秋雁透露,她曾写过一部民国传奇剧的故事,一位在业内也很有名气的影视公司老板对此故事剧本也比较认可,但提出的唯一修改意见就是希望把人物年龄设置得小一些,可以适合“小鲜肉”来表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