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狩猎”,并不是最后的——葛均义《最后的狩猎》读后(2)


    各篇所写大抵如是,都没有完整故事,却殷殷倾诉对人生不幸和世事无常的深深悲悯。这是葛均义的思绪,是他“非同寻常的味道”所在。这部书许多篇的细枝末节,大都内敛辐射的能量,如果任其扩展,不难绚丽斑斓。葛均义却专注朴实精致,倾心凝缩功力,为作品意蕴、结构和语言的凝缩,沉着打磨。
    凝缩悲悯的小说,分量尤其沉重,既不可以仓促地看,也不是只看一遍就可以丢过的。凝缩万紫千红生活内容和千言万语叙事过程的小说,更经得起咀嚼品味、反复吟哦。这部书便犹如一串珍珠,值得细致地观赏,从容地揣摩。那里有葛均义涔涔的汗水和泪水,有他用“好文字”谱写的陈年旧地之艰辛。
    “山也老了,树也没了。”多年后老猎人再上山,大半天只遇到过一只斑鸠,举枪待射,忽又犹豫,“太瘦小了”。恰这时它被别人打中,那是第七拨打猎的。黄昏时候,走进松林,发现一只狡猾的狍子,“但顺出去的枪口,却始终找不上它”,“老人一咬牙,决定下地枪”。“下地枪是绝户枪,常会误伤山里的人,遭天忌!有时猎人自己恍惚间碰了地枪绳,极是危险……旷野寂静无声,蓦地传来闷闷的一声枪响。又是万籁俱寂……”这,就是《最后的狩猎》。
    “急死我了,怎么没下文了,老人被其他人下的地枪打死了吗?——标题是《最后的狩猎》啊!”有读者被震撼,发出由衷的关切。这是一篇最有味道最有震撼力的小说。当今,物欲诱人疯狂劫掠,竭泽而渔。葛均义把这“极是危险”的社会弊病,挂在一根“下地枪”绳上,警示忘乎所以者,不可胡作非为了。对老人,这“狩猎”的确是“最后的”。但如果把作家捕捉并揭示社会弊病比喻为“狩猎”,则并不是最后的。对历史尽职责,葛均义理所当然会一辈子走向前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