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经典文学可以“流行化”吗(2)


    包装:“一本你会愿意带着拍照的《红楼梦》”
    不过,书籍内容上的修订并不是“青春版”《红楼梦》的真正卖点。明星、流行乐、装帧设计、专属App等一系列华丽的“附加包装”才是出版方着眼的“青春”所在,也是引起大众广泛争议的焦点。
    宣传文案中用醒目的字体罗列了该书的诸多“青春亮点”:“第一本拥有自己主题曲的《红楼梦》”,主题曲和插曲邀请好妹妹乐队和歌手陈粒制定、演唱;“一本你会愿意带着拍照的《红楼梦》”,粉嫩封面、皮制书套、精致书盒,有多位明星摆拍示范,“可以像家具一样放在办公桌或卧室床上”;“这一次,保证你读完《红楼梦》”,用专属App提供的阅读服务,每天两次推送导读,提醒读者按计划读完、记录心得,读者还可以在App中相互沟通、交友。
    无论是将书作为装饰品的定位,还是每日两次的阅读提醒,这些设计瞄准的都不是《红楼梦》的传统阅读人群。有评论认为,它针对的是无暇读书,但又佯装热爱读书的人;而相比于“青春版”《牡丹亭》在内容上的创新,这版《红楼梦》的“青春”仅在于形式的猎奇,种种流行化的改头换面实为市场的投机。众多网友在豆瓣网上纷纷打出“一星”评分进行抵制:“文学何尝需要脱去严肃的外衣,靠着青春粉嫩的脸皮去迎合不读书的人们呢?”但也有不少人持相反意见:“有些人一辈子不会读《红楼梦》,如果有一个版本能让他们接触到一些,又有什么问题?”
    记者手记
    经典流行化的思考或许刚刚开始
    “青春版”《红楼梦》引出的风波,归根结底还是一场市场营销,其中脱不开目前图书宣传中存在的浮夸、失实等老问题。但抛开这一具体案例,读者就此引发的关于经典文学流行化的争论,值得进一步深思。当“经典不需要流行,它会自己挑选读者”等评论在网上获得大量点赞,我们应当追问一句:经典文学名著真的不需要流行吗?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流行’是个贬义词,其实《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名著本来就是流行小说。”在他看来,流行元素的添加,并不会损害到名著的原有价值。当下的阅读越来越呈现出分众化,对《红楼梦》进行的“流行化”包装甚至改造,只会影响到原来没机会读原著的人,不会对《红楼梦》核心读者、忠实粉丝的状态造成改变,更不会影响到原著。“经典文学有非常稳定的核心价值,千百年来该流传的还是会流传。很多人在乎‘原味’,生怕改变会让原著‘变味’,其实完全不用担心。”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公认的文学经典能够一代代流传下来,其实要感谢传播方式的发展进步,感谢“流行”。严锋说,“《红楼梦》最早是手抄本,如果传播方式没有变的话,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都看不到这部作品。”他举例说,很多喜欢《西游记》的人会把原著内容跟现代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大话西游》《悟空传》《西游降魔篇》等各种不同形式、主题的流行“衍生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给《红楼梦》谱流行主题曲、开发社交App,作为新的传播方式也并无不可。“原著和它与时俱进产生的衍生品,都是共生共存,共同繁荣。”这是经典传播过程中不可阻挡的现象,也为经典增添了持续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