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的名义开一场螃蟹宴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7:11:43 文汇报 陈晓黎 参加讨论
中国“二十四节气”最近成功申遗,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中国文化中,节气不仅与春播秋收有关,也与食物对应,带有天人合一的意味。不同的时间节点要食用相应的食物,比如眼下正当令的螃蟹。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食蟹是与西风、饮酒、赏菊等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与天时节气相对应的文化情调。 古人留下了很多秋冬食蟹的文献记录,从医学、饮食到文学、美术。一种食物被视为名贵,往往取决于以文人为代表的文化趣味。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 结诗社在先,定蟹宴在后 《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湘云做东,宝钗买单,大观园里摆开了一场热热闹闹的螃蟹宴,持螯把酒,赏菊和诗,赏心乐事,风光无限。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秋冬啖螃蟹,中国古已有之。阳澄湖一带民间传说,大禹治水派壮士巴解到江南督工,时逢田里闹虫灾———双螯八足、硬壳凶相的甲壳虫,不仅偷吃稻谷,还会用螯伤人,百姓称之为“夹人虫”。巴解设计,沿湖挖沟,支炉煮水。待到晚间沟中爬满夹人虫时,以沸水灌下。被烫死的夹人虫满地飘香,巴解壮胆剥开甲壳一咬,惊呼天下美物,民众争食,并以巴解为之命名,是为蟹。 传说虽不可考,但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人食蟹历史确可上朔到周朝———秦、汉时期的《逸周书·王会解》《周礼·天官·疱人》《楚辞》均有记载。那时人们吃的是“青州之蟹胥”,按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胥”的解释是“蟹醢也”,就是蟹酱。此后出现了“鹿尾蟹黄”“镂金龙凤蟹”“洗手蟹”“蟹酿橙”等宫中珍馐。民间吃法则“简单粗暴”得多,《世说新语·任诞篇》有说魏晋时期毕卓“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这哪里只是吃蟹的形状,俨然已是文人士大夫通达放脱的人生姿态! 及至唐宋元明清,文人咏蟹的记录就更多了,李白有诗“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苏轼有诗:“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明代徐渭《题画蟹》:“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战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 按照陶弘景《本草拾遗》中的说法,蟹未经霜是有毒的,须得西风起,蟹壳硬,才是吃蟹的最好时节。但文人讲究的是食之情调,等不得“九月团脐十月尖”,有酒有蟹便要咏诗作画,菊黄蟹红、荷肥蟹壮,这状恶味美的螃蟹在文人书画之中便有了美学的意境,所谓螃蟹宴,吃的就是一个风雅。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语词之海一苇杭之
- 下一篇:2017鸡年春联大全春节对联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