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哈姆雷特》重问生存与毁灭


    12月15日起,国家大剧院新制作的莎士比亚话剧《哈姆雷特》即将拉开序幕,连演7场,在莎翁逝世400周年之际再现莎剧的无穷魅力,向这位戏剧大师致敬。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400年来,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吸引着无数的戏剧人和研究者。《哈姆雷特》通过讲述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塑造以及丰富的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与其他版《哈姆雷特》最大的不同,是国家大剧院版《哈姆雷特》将翻译家朱生豪作为切入点。“朱生豪在民国和抗日战争时期拖着病体,顶着轰炸声,翻译出30余部莎士比亚作品,实在是了不起的壮举。” 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副部长关渤说:“我们所接触的莎士比亚作品本身就有着一部分翻译家自己的思考。朱生豪有着浓厚的国学底蕴,这也很契合莎士比亚作品的诗性。”
    在开始构思如何排演《哈姆雷特》时,导演陈薪伊特意参观了朱生豪故居。她说:“我甚至想过在朱生豪的破屋里排《哈姆雷特》。他拖着一个那样虚弱的身体,努力把《哈姆雷特》译完,他的情感却是那样乐观,语言又那么华丽,这给表演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而让陈薪伊更为“动心”的是当时朱生豪翻译莎剧是与妻子边演边译的,“这才使得他的中译语言那么生动。我读过五个版本的莎译作品,只有朱生豪的译本感情准确,不拗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