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基础教育哲学》:用教育哲学引领教学生涯


    教师走进课堂,或多或少都带进了个人的教育哲学,并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有所体现。但现实中很少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哲学,更多的是凭经验演绎个人的教育生涯
    
    陈建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仲丽娟 
    陈建华教授的《基础教育哲学》是我最喜欢的哲学书之一。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文笔清新、明白晓畅,脱离了一般理论书籍的枯燥乏味。它纵横驰骋,点评社会热点问题,使我感受到哲学就在身边。当然,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并切实指导过我工作和实践的是最后两章“教师的教育哲学”和“学校的教育哲学”。
    新教师黄燕子聪明、好学,爱好新闻。工作第一年,教两个班语文,担任班主任。我动员她开发校本课程“教你如何做小记者”,帮她聘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她自己带学生进行了系列采访实践。一路走来,有成就,但也有遗憾。由于经验不足,在课堂管理方面,她捉襟见肘。由于没有把握住基础型课堂教学的常态,就一下子教授对教师课程意识、课程活动能力要求较高的课,导致她的压力和挑战很大。读完《基础教育哲学》后,我意识到,新教师在职业生涯初期首要的任务是站稳讲台,而不是开发校本课程,否则一定会出现较多的困惑和问题。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学校在培养新教师时,要重视基本规范的养成,引导他们的教育哲学观尤其是学生观和知识观,千万不能跳过这一阶段,直接做一些只有经验教师才能做好的工作。另外,虽然与校外专家的合作使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所提升,但让他们现场接受老教师的传、帮、带,把具有普适性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情景性的实践探索结合在一起考虑,全面、立体、系统地构建自己的实践知识,新教师肯定会少走弯路。因此,新学期开始,当我再次为8名新教师安排工作时,我为他们每人配了学科和班主任两位指导教师,而不是安排他们开发校本课程。
    为了开展教师分类培训工作,我对最优秀的几位骨干教师进行了访谈、观察和跟踪听课,目的是帮助他们明晰个人教育理论,带动教师群体共同成长。比如吴艳老师最初的课堂重视细节,一讲到底。我推荐她阅读《基础教育哲学》,她根据书上的要求写反思日记,边悟边实践,提炼经验,真正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而我也用书上的理论知识指导调研活动,得出对我今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教师要运用个人的教育理论去审视、反思教育实践,同时再在教育熔炉中修正个人的教育理论,形成一种永无止境的辩证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才有可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说,没有我对“教师的教育哲学”这一章的阅读和消化,我难以理清教师个人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
    回想课程改革初期,为了赶时髦,我们在没有规划,甚至连课程形态都没搞清楚的情况下开始了新课程之旅。轰轰烈烈实施了一年,当然以失败而告终。《基础教育哲学》中“学校教育哲学是一所学校共同信奉的教育理念,体现为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其中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核心”使我们醍醐灌顶:没有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不清楚学校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没有明晰的办学哲学,更没有保障措施和评价,这样的课程改革不“腰斩”才怪。
    教师走进课堂,或多或少都带进了个人的教育哲学,并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有所体现。但在现实的学校里,很少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哲学,他们更多的是凭经验演绎个人的教育生涯。如果教师们能分析自己的教育经验,克服教育实践中的盲目性,提高理论性和科学性,不仅会提高教育活动本身的价值,而且会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一所学校的教育品质也将随之而发生彻底的改观。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4-2016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